稻花

紛紛兒女花,爲人作顏色。 眼飽聊自慰,飢來不堪食。 此花不入譜,豈是凡花匹。 太陽麗天中,正氣從午得。 開此豐穰瑞,脫彼風雨厄。 始華鬱而甘,未粲光已白。 我行田野間,舒嘯意自適。 田者告我言,樂歲茲可必。 但期一飽死,百年漫勞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莘莘(shēn shēn):衆多的樣子。
  • 豐穰(ráng):豐收。
  • :枉然,徒勞。

翻譯

稻花紛紛開放,如同兒女般衆多,爲人們增添色彩。眼睛飽覽美景,內心暫且得到慰藉,然而飢餓時卻不能拿來食用。這種花未被列入花譜之中,怎是平凡的花朵所能比的呢?太陽高掛在天空中央,正午時分正氣得以匯聚。稻花開放預示着豐收的祥瑞,能讓人擺脫風雨帶來的災厄。剛開始綻放時茂密而甘甜,尚未燦爛開放就已經潔白一片。我行走在田野之間,放聲長嘯,心情自然愜意。種田的人告訴我,豐收的年份必定可以到來。只期望能夠吃飽一次,哪怕死去也甘願,百年的勞作也算沒有白費。

賞析

這首詩以稻花爲主題,描繪了稻花的美麗、其所代表的豐收寓意以及農民對豐收的期盼。詩的前兩句通過描寫稻花的繁多和其裝飾作用,引出下文對稻花的獨特之處的闡述。接着,詩人強調稻花雖未入花譜,卻有着非凡的意義,它與太陽、正氣相聯繫,象徵着豐收和擺脫困境。詩中對稻花開放過程的描寫,細膩而生動,展現了稻花從初開到綻放的變化。最後,通過詩人在田野間的感受和與農民的交流,表達了農民對豐收的渴望和對勞動的價值的認知。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清新,將稻花與農民的生活緊密結合,體現了對農業生產和農民的關注。

連文鳳

宋福州三山人,字百正,號應山。宋末太學生,亦嘗爲官。宋亡入元,變姓名爲羅公福,常與諸遺老結社吟詩。其詩清切流麗,入選月泉吟社爲第一名。有《百正集》。 ► 1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