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目作近體詩五首

沉沉何處有春柔,目極無垠風雨秋。 底事須登七尺劍,要當自掖千金裘。 圖書雖滿愧黃絹,桃李縱開嘲白頭。 事與願違宜泯泯,願違於事更悠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目極:用盡目力遠望。
  • 底事:何事,爲什麼。
  • :(yē),塞進。

翻譯

哪裏有深沉的春日溫柔,極目遠望是無邊無際風雨交加的秋天。爲什麼一定要登上七尺長劍,應當自己塞好價值千金的皮裘。書籍雖然擺滿了卻有愧於黃色的絹帛,桃花李花即使開放也會嘲笑白頭。事情與願望相違背應該消失,願望與事情相違背更加悠遠長久。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心中的一種無奈和感慨。詩中通過對春天溫柔的尋覓、風雨之秋的描繪,呈現出一種蕭索的氛圍。「底事須登七尺劍」體現了一種疑惑或不甘,「要當自掖千金裘」則有自我保重的意味。「圖書雖滿愧黃絹」表達了即便有很多書籍但仍有不足之感,「桃李縱開嘲白頭」或許暗示了時光匆匆,青春不再。最後兩句體現出對事與願違這種狀況的深深無奈,以及願望和現實背離時的那種長久的悵惘之情。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沉,發人深思。

晁說之

宋濟州鉅野人,字以道,一字伯以,自號景迂生。晁端彥子。神宗元豐五年進士。以文章典麗,爲蘇軾所薦。哲宗元符三年知無極縣,上書斥王安石及紹述諸臣政事之非。高宗即位,召授徽猷閣待制兼侍讀,以病未赴。晚年信佛。工詩,善畫山水。博通五經,尤精於《易》。有《儒言》、《晁氏客語》、《景迂生集》。 ► 9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