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 · 亂花叢裏曾攜手

· 秦觀
亂花叢裏曾攜手,窮豔景,迷歡賞。到如今誰把,雕鞍鎖定,阻遊人來往。好夢隨春遠,從前事、不堪思想。念香閨正杳,佳歡未偶,難留戀、空惆悵。 永夜嬋娟未滿,嘆玉樓,幾時重上。那堪萬里,卻尋歸路,指陽關孤唱。苦恨東流水,桃源路、欲回雙槳。仗何人,細與丁寧問呵,我如今怎向。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窮豔景:盡情欣賞豔麗的景色。「窮」,盡,這裏指盡情享受。
  • ****迷歡賞:沉醉於歡樂的賞遊之中。「迷」,沉醉,入迷 。
  • **雕鞍(diāo ān)**:華美的馬鞍,這裏借指馬,代指出行的人。
  • ** 永夜:漫長的夜晚。
  • ** 嬋娟:這裏指月亮。
  • ** 玉樓:指代女子的居處。
  • ** 陽關孤唱:指唱《陽關曲》。《陽關曲》多表達離別之情,這裏表示孤獨遠行。
  • ** 桃源路:源自陶淵明《桃花源記》,這裏象徵美好的愛情或理想的生活境界。
  • ** 仗何人:依靠什麼人。「仗」,依靠。
  • ** 丁寧:同「叮嚀」,囑咐,再三叮囑。

翻譯

曾經在繽紛的花叢中與你攜手漫步,盡情欣賞那豔麗的美景,沉醉在歡樂的賞遊時光裏。可如今,不知是誰鎖住了那華美的馬鞍,阻攔了遊人的往來。美好的夢境如同春天一般遠去,過去的那些事情,實在不忍心再去回想。想着你深深閨中寂寞,美好的歡聚難以如願,我雖留戀卻也只能徒然惆悵。

漫長的夜晚,月亮還未圓滿。嘆息何時才能再次登上你居住的樓閣。怎忍受在萬里之外,獨自踏上歸程,只能孤獨地吟唱着離別的《陽關曲》。心中痛苦怨恨,就像那不停東流的江水。想回到曾經美好的「桃源路」,放下雙槳卻已難回頭。依靠什麼人,能仔細地爲我叮囑詢問,我如今究竟該何去何從。

賞析

這首詞是一首深情的懷人之作。上闋回憶往昔與愛人在花叢中攜手賞景的歡樂時光,與如今「雕鞍鎖定」,二人分離形成鮮明對比,流露出對過去歡情的懷念和對現實分離的無奈與痛苦 。「好夢隨春遠」等句,進一步表達了青春歡情消逝後的不堪回首。

下闋以景襯情,「永夜嬋娟未滿」描繪出長夜難眠,對着未圓之月,更添離別愁緒。「嘆玉樓,幾時重上」直接抒發渴望與愛人重聚的急切心情。「那堪萬里」幾句,刻畫了獨自歸途中的孤獨寂寥,通過「陽關孤唱」強化了離別之傷。「苦恨東流水,桃源路、欲回雙槳」以江水不停東流和難以重回桃源之路,喻指美好時光難以再返、愛情難再重溫的深深遺憾。最後「仗何人,細與丁寧問呵,我如今怎向」發出無奈的叩問,將詞人內心的迷茫、痛苦與無依無靠的情感推到極致,情感表達細膩而誠摯,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讓人深切感受到詞人在愛而不得、離別之後的複雜痛苦心境 。

秦觀

秦觀

秦觀,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北宋詞人,“蘇門四學士”之一。宋神宗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進士,官至秘書省正,國史院編修官。新黨執政時被排擠,北宋紹聖初年,秦觀被貶爲杭州通判,再貶監處州(浙江麗水)酒稅,又遠徙郴州(湖南郴縣),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還,卒於藤州(今廣西藤縣)。秦觀詞多寫男女愛情和身世感傷,風格輕婉秀麗,受歐陽修、柳永影響,是婉約詞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評爲“文麗而思深”;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遊春,終傷婉弱。”秦觀亦有詩才,但被自己的詞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時代的詩人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的表現更突出,以至於“詩名殊不藉藉”。秦觀與張耒、晁補之、黃庭堅幷稱“蘇門四學士”。 ► 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