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二首

· 秦觀
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 不與死生變,豈爲憂患渝。 西伯囚演易,馬遷罪成書。 性剛趣和樂,淺淺非丈夫。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常度:固定的操守和態度。
  • 所遭:所遭遇的事情。
  • 自如:從容自在,不受影響。
  • :改變。讀音:(yú)
  • 西伯:指周文王,曾被商紂王囚於羑里。
  • 囚演易:被囚禁時推演《周易》。
  • 馬遷: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被處宮刑,後發憤著成《史記》。
  • 罪成書:指司馬遷因獲罪後著成《史記》。
  • 性剛趣和樂:性情剛正而追求和樂(的心境) 。
  • 淺淺:指心胸狹窄、淺薄。

翻譯

君子擁有固定不變的操守和態度,無論遭遇什麼事情都能從容應對、不受影響。不因爲生死的變化就改變自己,又怎麼會因爲憂患而動搖本心。西伯侯周文王雖被囚禁,卻依然能在困境中推演《周易》;司馬遷遭受刑罰,卻發憤著成輝煌的《史記》。做人應當性情剛正且追求內心的和樂,如果心胸狹隘淺薄那算不得真正的大丈夫。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有力的筆觸,歌頌了君子堅守自我、不爲困境所動的高尚品質和偉大精神。開篇表明君子有恆定的處世態度,能夠坦然面對各種境遇,這是全詩的主旨所在。接着以周文王被囚推演《周易》、司馬遷受刑寫成《史記》爲例,生動地說明了真正有氣節有風骨的人在面對巨大磨難時不屈不撓、成就非凡的偉大壯舉。最後通過對比,批判了心胸狹隘之徒,強調大丈夫應有的剛正和豁達。整首詩情感豪邁,富有哲理,體現了詩人對高尚人格和不屈精神的崇尚和追求,同時也激勵着後人在面對人生的困境與挫折時,堅守自己的信念,以剛正的品格和積極的態度去應對 。

秦觀

秦觀

秦觀,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北宋詞人,“蘇門四學士”之一。宋神宗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進士,官至秘書省正,國史院編修官。新黨執政時被排擠,北宋紹聖初年,秦觀被貶爲杭州通判,再貶監處州(浙江麗水)酒稅,又遠徙郴州(湖南郴縣),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還,卒於藤州(今廣西藤縣)。秦觀詞多寫男女愛情和身世感傷,風格輕婉秀麗,受歐陽修、柳永影響,是婉約詞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評爲“文麗而思深”;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遊春,終傷婉弱。”秦觀亦有詩才,但被自己的詞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時代的詩人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的表現更突出,以至於“詩名殊不藉藉”。秦觀與張耒、晁補之、黃庭堅幷稱“蘇門四學士”。 ► 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