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暘(yáng)**:日出,天晴。這裏指晴天。
- **颶風(jù fēng)**:發生在熱帶海洋上的強烈氣旋性渦旋。
- **顛蹶(diān jué)**:翻倒;傾僕。這裏形容山海被颶風颳得彷彿要翻轉傾倒。
- **云何:爲何,爲什麼。
- **大塊:大地。
- **噫(yī)**:喟然嘆氣。這裏指大地發出的氣息、聲響。
- **不可遏:不能遏制,無法阻止。
- **衆竅虛:意爲風停下來後衆多洞穴變得靜謐無聲。《莊子·齊物論》「夫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號。」
- **麗:附麗,展現出美好樣子。
翻譯
一會兒下雨一會兒放晴,蒼茫的海面突然颳起了颶風。狂風日夜怒號不息,連山海都似乎要被它吹得翻轉傾倒。爲什麼大地發出這樣強烈的氣息,竟如此難以遏制。到了黎明時分風停了,各種孔穴恢復了靜謐,明亮的太陽在遼闊的天空中展現出美好的模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海康地區颶風來時的景象。詩的開篇「一雨復一暘,蒼茫颶風發」,簡潔地交代了天氣變化,引出颶風降臨這一主要事件。「怒號兼晝夜,山海爲顛蹶」生動而形象地極寫颶風的威猛,它晝夜不停、張狂肆虐,其力量之大,似乎能將山海撼動,展現出大自然磅礴的氣勢與巨大的威力。「云何大塊噫,乃爾不可遏」兩句,詩人對颶風的猛烈進行思索和發問,將自然現象與對自然力量根源的探尋相聯繫,富有哲理韻味 。結尾「黎明衆竅虛,白日麗空闊」,詩筆突然一轉,經過一夜狂風肆虐後,黎明風止,世界迴歸安靜祥和,此時晴空萬里,紅日高懸。前後強烈對比,既讓讀者感受到自然現象的變幻莫測,也透露出一種萬物變化、周而復始的哲學觀念,表現出詩人對自然變化的深刻體驗以及在動盪變化面前一種寧靜心態。秦觀通過細膩的描寫,不僅呈現出海康地區獨特的氣象景觀,也融入了詩人對自然、對生命深深的思考 。

秦觀
秦觀,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北宋詞人,“蘇門四學士”之一。宋神宗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進士,官至秘書省正,國史院編修官。新黨執政時被排擠,北宋紹聖初年,秦觀被貶爲杭州通判,再貶監處州(浙江麗水)酒稅,又遠徙郴州(湖南郴縣),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還,卒於藤州(今廣西藤縣)。秦觀詞多寫男女愛情和身世感傷,風格輕婉秀麗,受歐陽修、柳永影響,是婉約詞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評爲“文麗而思深”;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遊春,終傷婉弱。”秦觀亦有詩才,但被自己的詞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時代的詩人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的表現更突出,以至於“詩名殊不藉藉”。秦觀與張耒、晁補之、黃庭堅幷稱“蘇門四學士”。
► 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