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謀拙:謀劃笨拙,指自己缺乏處世謀生的好辦法。
- 身無向:沒有明確的人生方向。
- 歸田: 指辭官回鄉務農,這裏表示蘇轍一直想歸隱田園,卻沒能實現。
- 來陳:來到陳州。陳州,在今河南淮陽縣一帶。
- 懶計:消極疏懶的打算,指因爲難以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所以來陳州只是一種略帶消極的選擇。
- 傳道:傳授儒家聖賢之道 ,這裏指蘇轍覺得自己擔任學官,傳授學問。
- 虛名:徒有其名,指自己在傳道授業方面可能名不副實。
- 俎(zǔ)豆:古代祭祀、宴饗時盛食物用的禮器,這裏代指繁瑣的禮儀規範。
- 詩書:《詩經》《尚書》等儒家經典書籍。這裏用「詩書」泛指學問。
- 強(qiǎng)欲明:勉強想要闡明(其中的道理)。
- 斯文:這裏指儒家的文化、道統。
翻譯
我謀生謀劃笨拙,不知該往哪裏去,一直想歸隱田園卻始終沒能成功。來到陳州是因爲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只好採取這消極的策略,擔當傳播聖賢之道的重任,實在是愧對這虛有的名聲。繁瑣的禮儀規範與我所秉持的理念終究難以契合,對於儒家那些經典書籍中的奧祕也只是勉強想要弄明白。儒家的這些文化學問我已經努力嘗試講授,但還是深深害怕耽誤了衆多學生。
賞析
這首詩表現出蘇轍初到陳州時內心複雜的感受。開篇「謀拙身無向,歸田久未成」,直白地吐露了自身處境的無奈和對理想歸宿的渴望卻無法實現。「來陳爲懶計,傳道愧虛名」,既表現出內心的消極情緒,又對自己肩負的使命充滿不自信。「俎豆終難合,詩書強欲明」在鮮明對比中反映蘇轍對繁瑣禮教和學問的態度。尾句「斯文吾已試,深恐誤諸生」展現出他對自身能力的擔憂,這種嚴謹負責的態度,凸顯出他作爲學者和教師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責任感 。整首詩情感質樸複雜,讓人深入領略到蘇轍當時的心境與追求。

蘇轍
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行於世。
► 1871篇诗文
蘇轍的其他作品
- 《 唐相二絕 》 —— [ 宋 ] 蘇轍
- 《 聞京東有道人號賀郎中者唐人也其徒有識之者作詩寄之 》 —— [ 宋 ] 蘇轍
- 《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桐軒 》 —— [ 宋 ] 蘇轍
- 《 和胡教授蒙太守策試諸生 》 —— [ 宋 ] 蘇轍
- 《 閏九月重九與父老小飲四絕 》 —— [ 宋 ] 蘇轍
- 《 和子瞻次韻陶淵明停雲詩 》 —— [ 宋 ] 蘇轍
- 《 故樞密籤書贈正議大夫王彥霖輓詞二首 》 —— [ 宋 ] 蘇轍
- 《 和子瞻三遊南山九首五郡 》 —— [ 宋 ] 蘇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