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衷情令 · 其二

· 蘇庠
倦投林樾當誅茅。鴻雁響寒郊。溪上晚來楊柳,月露洗煙梢。 霜後渚,水分槽。尚平橋。客牀歸夢,何必江南,門接雲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林樾(yuè):山林中的樹蔭。樾:樹蔭。
  • 誅茅:意思是割除茅草,指結廬安居。
  • 月露:月光下的露滴。
  • 渚(zhǔ) :水中小塊陸地。
  • 水分槽:指溪水在石頭等物的分隔下形成不同流向,彷彿爲溪流劃分了軌道。
  • 尚平橋:「尚平」是指東漢尚長,字子平,爲子女婚嫁事完畢後,就出遊不再回來。這裏用「尚平橋」借指歸隱之橋 。

翻譯

疲倦漂泊後,我想要在山林中找一處地方割除茅草搭建房舍,從此安身。寒郊中傳來鴻雁陣陣鳴叫。傍晚溪邊的楊柳,被月光下的露滴洗淨瞭如煙般朦朧的樹梢。

經霜後的小洲,溪水被分隔流淌,那條歸隱之橋橫跨水上。身在客居之處,歸夢之中未必非要回到江南故鄉,此地門前便有澎湃如波濤般的雲靄,也是美妙無比。

賞析

這首詞描繪出一幅充滿清幽氣息的秋景圖。上闋開篇「倦投林樾當誅茅」便直接坦率地表達了詞人對歸隱生活的嚮往,厭倦漂泊渴望安定。接下來「鴻雁響寒郊。溪上晚來楊柳,月露洗煙梢」幾句,通過寒郊鴻雁之聲和溪邊楊柳在月光露水下朦朧的景象,營造出一種清寒又靜謐的氛圍。下闋「霜後渚,水分槽。尚平橋」進一步描寫景色,經霜的小洲、交錯的溪水、歸隱之橋,構成了畫面。最後「客牀歸夢,何必江南,門接雲濤」幾句,表達出詞人豁達的心境,他本是因漂泊遠離故鄉,但此時已不再執着於故鄉江南,認爲此地門前雲濤之景同樣值得留戀,展現了隨遇而安、逍遙自在的心態,全詞借景抒情,詞意悠然,於平淡中見心境,韻味悠長 。

蘇庠

宋澧州人,徙居潤州丹陽之後湖,字養直,號後湖居士。少能詩,蘇軾見其《清江曲》,大愛之,謂置李白集中,誰疑其非。由是知名。高宗紹興間居廬山,以徐俯薦,被召,固辭不赴。善文詞,尤工詩。有《後湖集》、《後湖詞》。 ► 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