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唐高祖太宗石刻像

· 蘇轍
誰言膚寸像,勝力妙人天。 欲療衆生病,陰扶濟世賢。 身微須覆護,眼淨照幾先。 豈爲成功報,猶應歷劫緣。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膚寸:古代長度單位,一指寬爲寸,四寸爲膚。這裏用來形容石刻像的大小,極言其小 (fū cùn)
  • 勝力:佛教語,指佛菩薩具備的殊勝的力量 。
  • 人天:佛教語,六道輪迴中的人道與天道。這裏指世間萬物 。
  • 陰扶:暗中扶持 。
  • 濟世賢:能夠救助世間、有賢能的人。
  • 幾先:事情顯露之前的先兆 。
  • 歷劫緣:歷經衆多劫難的緣分 。

翻譯

誰說這小小的石刻像,卻有着佛菩薩那奇妙無比的力量庇佑着世間萬物。它彷彿想要治癒衆人的病痛,默默地暗中扶持着那些能夠救助世間的賢能之人。石像本身形體微小,需要得到悉心護佑,而那清澈的眼眸似乎能洞察事情的先兆。它難道僅僅是爲了對成功進行報償嗎?不,它更像是有着歷經衆多劫難的緣分,一直守護着。

賞析

這首詩以滎陽唐高祖太宗石刻像爲描寫對象,展現出作者獨特的思考與感悟。首聯以反問起筆,強調看似平凡渺小的石刻像卻蘊含着超凡的力量,爲全詩奠定了神祕而莊重的基調。頷聯將石像擬人化,賦予它濟世救人、扶持賢能的美好願望,揭示出其承載的深厚人文關懷與道德寄託。頸聯細膩地描繪石像,從它自身形體的微小需要護持,到眼睛似能洞悉先機,體現了作者觀察的細緻入微,也增添了石像的神祕色彩。尾聯通過疑問與作答,表達石像的存在並非簡單的功成名就的回報,而是有着更深層次歷經劫難的緣分,引人深思,讓人感受到一種超越世俗的情懷與歷史的厚重感。整首詩借石像傳達出對歷史、對濟世精神以及緣分的深刻思考,韻味悠長 。

蘇轍

蘇轍

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行於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