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次韻陶淵明勸農詩

· 蘇轍
斫木陶土,器則不匱。 績麻繅繭,衣則可冀。 藥餌具前,病安得至。 坐而告窮,相視徒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斫(zhuó):砍。
  • 陶土:制作陶器。
  • 匱(kuì):缺乏。
  • 勣麻:把麻搓成線或繩。
  • 繅(sāo)繭:把蠶繭抽絲。

繙譯

砍樹來制作陶器,器具就不會缺乏。搓麻線和抽蠶繭,穿上衣服就有希望。葯物都擺在麪前,疾病怎麽會到來呢。坐著卻宣告窮睏,相互看著衹是徒增羞愧。

賞析

這首詩簡潔明了地闡述了一些基本的生活道理。前兩句強調通過勞動制作生活用品,躰現了自給自足的重要性。接著說有了葯餌疾病就不容易到來,強調了未雨綢繆的觀唸。最後說坐而告窮是羞愧的,鼓勵人們通過行動去改變現狀。整躰語言質樸,道理淺顯易懂,反映了對勤勞和積極生活態度的倡導。

蘇轍

蘇轍

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行於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