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子瞻系御史獄賦獄中榆槐竹柏竹
故園今何有,猶有百竿竹。
春雷起新萌,不放牛羊觸。
雖無朱欄擁,不見紅塵辱。
清風時一過,交戛響鳴玉。
淵明避紛亂,歸嗅東籬菊。
嗟我獨何爲,棄此北窗綠。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舊時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 子瞻:蘇軾的字。
- 朱欄:朱(zhū)紅色的;欄,欄杆。紅色的欄杆。
- 紅塵:指人世間;這裏指官場的世俗紛擾。
- 交戛(jiá):交織碰撞。
- 北窗綠:這裏指代家中的竹子。北窗常給人閒適自在之感,竹子爲綠色,故以「北窗綠」指代。
翻譯
故鄉如今還剩下些什麼呢?依舊有那上百竿翠竹。春季的雷聲響起,竹子生出了新的嫩芽,我一直不讓牛羊靠近去觸碰它們。 雖然這些竹子沒有那華麗的紅色欄杆圍繞簇擁,卻也不曾受到凡俗塵世的玷辱。清涼的微風時時吹過,竹子相互交織碰撞,發出如同美玉鳴響般美妙的聲音。 陶淵明爲躲避世間的混亂紛擾,迴歸田園去聞那東籬邊菊花的香氣。可嘆我究竟是爲什麼,竟捨棄了家中那北窗邊的翠竹(安逸生活)。
賞析
這首詩是蘇轍和蘇軾的作品,通過對竹子的描寫來抒發情感。開篇點出故鄉的竹子,表達對故園的思念以及竹子在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春雷起新萌,不放牛羊觸」,細緻描繪了竹子新生的姿態以及詩人對其的呵護,充滿生機與溫情。「雖無朱欄擁,不見紅塵辱」,以竹子自比,寫出自己雖不被富貴圍繞,卻能保持高潔、不沾染世俗的心境 。「清風時一過,交戛響鳴玉」,生動展現了竹在風中獨特美妙的聲音,給人以清幽高雅之感。接着借陶淵明歸隱的典故,對比自己投身仕途,而捨棄像竹子般閒適寧靜生活的無奈與感慨。整首詩借竹抒情,情真意切,語言質樸卻韻味悠長,將詩人內心複雜的情感,對故園、對高潔品質的懷念追求,都融入對竹子的細膩描寫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