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章傳道喜雨
註釋
- 次韻:舊時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 蝝(yuán):蝗的幼蟲。
- 戢戢(jí jí):密集的樣子。
- 喙(huì):鳥獸的嘴。
- 禦(yù):同「御」,抵抗。
- 秉畀(bì):給予。
- 商羊:傳說中的鳥名。
- 泫泫(xuàn xuàn):水滴下的樣子。
- 老且愚:自謙之詞。
- 訶(hē):斥責。
翻譯
去年夏天干旱秋天也沒雨,海邊的居民喝着鹹苦的水。今年春天暖和想要生出蝗蝻,地上密集得比土還多。預先擔心一旦它們長出兩隻翅膀,那嘴巴像風一樣哪裏肯停歇。前段時間渡過長江進入吳越之地,佈列陣勢橫在空中如同項羽。農夫拱手只能流淚,人力微薄本來就難以抵禦。它們撲向牛馬的鬃毛困住牛馬,啃咬衣服還穿入房戶。坐視不管這是什麼心思,自古以來就說給予它們炎火。扛着鋤頭分散挖掘誰敢落後,得到米來救濟飢餓也算是一點小補救。常山山神確實忠貞英烈,指揮雷公斥責電母。應該憐憫郡守我又老又愚,想要用手撫摸安撫這些傷痛。在山中回來時風色改變,半路上已經覺得商羊鳥在飛舞。夜晚窗戶裏傳來騷騷聲鬧着松竹,早晨田畦裏閃着光亮流淌着乳液一般。從來蝗蟲和旱災一定是相互依靠的,這事我聽老農說過。希望能用這些積水消除這些災禍餘孽,收拾出豐收之年歸還給聖明的君主。縣前已經窖藏了八千斛糧食,大概用一升就能灌溉一畝地。再看看蠶婦過了初眠的時候,不用客人紛至沓來祝賀。先生的筆力我是很敬畏的,能踩踏鮑照、謝靈運跨越徐陵、庾信。偶然談笑就得到佳作,就恐怕會流傳成爲樂府詩。鄙陋之地一場雨有什麼值得說的,我們的君主盛德遍佈九州。《中和》《樂職》什麼時候創作?試着向衆儒生中選拔何武那樣的人。
賞析
這首詩圍繞喜雨展開,生動地描繪了旱災以及蝗災的景象,如「去年夏旱秋不雨」「今年春暖欲生蝝,地上戢戢多於土」,體現了百姓遭受的苦難。而對人們抗災的描寫,如「農夫拱手但垂泣,人力區區固難禦」「撲緣鬃毛困牛馬,啖齧衣服穿房戶」等,展現了災害的嚴重和人們的無奈。後又寫了求雨和雨來後的情景,表現出對雨的期盼和欣喜。詩中還提到了山神、雷公電母等神話元素,增加了神祕色彩。蘇軾以自嘲的語氣說自己「老且愚」,實則體現他對百姓的關懷之情。全詩語言豐富,生動形象,既表現了自然災害的殘酷,也展現了人們在災害面前的堅韌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時也展現了蘇軾的文學才華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