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蘇自之惠酒
註釋
- 麴櫱(qū niè):酒麴,這裏代指酒。
- 退之:唐代文學家韓愈,字退之。
- 莊生:指莊子。「醉者墜車」典故出自《莊子》,說醉酒的人墜落車子,反而不容易受傷,因他精神凝聚專一。
- 達人:通達事理的人。
- 景山:後魏人,嗜酒自沉而死 。
- 阮籍: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性格狂傲不羈,好酒。
- 畢卓:東晉官員,很愛喝酒,曾因夜間偷喝鄰居家釀造的酒被抓 。
- 劉伶:竹林七賢之一,嗜酒如命,行爲癲狂。
- 杜陵詩客:指杜甫。
- 八子:在詩中指上述景山、阮籍、畢卓、劉伶等八人。
- 逃禪:原指逃避佛教戒律,這裏指擺脫塵世煩惱。
- 心月:內心如同明月。
- 吾宗先生:蘇軾自指,蘇軾認爲自己與對方同宗。
- 雙罌(yīng):兩個酒甕。
翻譯
常常聽聞韓愈說「高士照例應該喜愛酒」這樣的話。可我現在卻有不同的看法,酒未必就一定會受到高士的喜愛。莊子說醉酒的人從車上墜落卻不會受傷,因爲保全於酒不如保全於自然天性。通達事理的人本身精神就沒有虧缺之處,哪裏還有閒工夫特意去追求所謂的「完全」呢。
像景山那樣沉迷酒中、阮籍那般狂傲、畢卓偷酒、劉伶癲狂,他們這些貪狂嗜怪的行爲實在不值得學習,只不過世俗之人喜歡標新立異,還誇讚他們賢能。杜甫把這些人羅列在一起,彷彿將他們當作羣仙,真是可笑。他們流着口水、披頭散髮醜態百出就更不用說了,真想問他們到底在哪裏能擺脫塵世煩惱。
我現在不喝酒並非是不想喝,只是我的內心如同皎潔明月,始終保持着孤單又圓滿的狀態。偶爾有客人到來,我也會喝點酒,就像是琴雖在身旁,卻可以忘卻琴絃而享受自在的心境。我這位同宗先生有着深刻的心意,從百里之外寄來了兩甕酒。還說不喝酒固然高尚,可舉世之人都一樣的話,我卻偏要不同。
倒不如把同與不同都忘卻,得到與失去就像嬉戲一般。一定要喝下這酒不要再推辭了,何必爲了清醒和沉醉而錙銖必較呢。
賞析
這首詩圍繞酒展開了蘇軾獨特的見解和感悟。開篇蘇軾便反駁韓愈「高士須憐麴櫱」的觀點,展現了他不隨波逐流的獨立思考精神。接着引用莊子「醉者墜車」典故,闡述了自然天性纔是根本保全之處的思想。
在詩中,蘇軾列舉了景山、阮籍、畢卓、劉伶等衆人對酒的種種表現,並通過對杜甫那些把飲酒狂態之人列爲羣仙做法的調侃,批判了世俗對這些貪狂嗜怪行爲的盲目推崇。之後蘇軾筆鋒一轉,談及自己不飲酒的原因是內心如同孤月般自足圓滿,但也不拒絕客人到來時小酌。
詩的後半部分,蘇軾感謝同宗先生送酒,說明自己對於飲酒有着獨立清醒的態度,不必在醉醒間執意區分,將得與失視爲遊戲般的豁達心境。整首詩體現了蘇軾深邃的哲理思考與超脫淡然的人生境界,語言幽默風趣,通過對飲酒現象的剖析,傳達出對人生本真追求的思考,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文學風貌和精神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