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東坡遺墨卷後

· 蘇轍
少年喜爲文,兄弟俱有名。 世人不妄言,知我不如兄。 篇章散人間,墮地皆瓊英。 凜然自一家,豈與餘人爭。 多難晚流落,歸來分死生。 晨光迫殘月,回顧失長庚。 展卷得遺草,流涕溼冠纓。 斯文久衰弊,涇流自爲清。 科斗藏壁中,見者空嘆驚。 廢興自有時,詩書付西京。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妄言:胡亂說、隨意講。
  • 瓊英:美玉,這裏用來比喻蘇軾的文章精美。
  • 凜然:形容令人敬畏的樣子,這裏指蘇軾文風獨特有威嚴。
  • 餘人:其餘的人,「餘」同「餘」。
  • 科斗:即蝌蚪,這裏借指古代的文字,因爲蝌蚪文形狀像蝌蚪。
  • 西京:在中國古代不同時期所指不同,這裏或許代指收藏典籍之處。

翻譯

年少的時候喜愛創作文章,我和兄長都小有名氣。世人所言並非隨意亂說,都知道我的才華比不上兄長。他的文章散落在人間各處,宛如美玉落在地上。他自身有着一種獨特威嚴的風格,哪裏會和其他人爭搶呢。經歷諸多磨難,到晚年流離漂泊,歸來之時和兄長都像是從生死中走過。如今他就像晨光下消逝的殘月,回首間才發現那顆長庚星已經不見了。打開書卷看到他遺留的文稿,眼淚情不自禁地流出,浸溼了帽帶。文章的文風已久經衰敗了,但是兄長的文采就如同清澈的河流獨自保持着純淨。兄長的文字就像藏在牆壁中的古老蝌蚪文,見到的人只會空自驚歎。興盛和衰敗自然都有各自的時機,把詩詞文章託付給時間或者收藏之地吧 。

賞析

這首詩是蘇轍爲蘇軾遺墨所寫,字裏行間飽含着對兄長的深切懷念與高度讚譽。開篇回憶年少時兄弟二人都以文出名,但蘇轍自謙知曉自己不如兄長。「篇章散人間,墮地皆瓊英」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蘇軾文章的絕妙珍稀,「凜然自一家」則高度概括了蘇軾獨特且令人敬畏的文風。「多難晚流落」幾句,由早年轉至晚年,寫盡兄弟歷經磨難,蘇軾離世讓蘇轍倍感哀傷,如同失去相伴的星辰。見到蘇軾遺墨不禁涕泗橫流,體現手足情深。「斯文久衰弊,涇流自爲清」稱讚在文風衰敗之時,蘇軾如清流獨善,保持着高雅純粹。「科斗藏壁中,見者空嘆驚」借古老文字來暗喻蘇軾遺墨的珍貴。最後「廢興自有時,詩書付西京」表現出蘇轍對文化興衰的感慨,把蘇軾的詩書交付給時間和收藏之處,飽含着對兄長作品留存後世的殷切期望 。整首詩情感真摯,既回憶兄弟過往情誼,也表達對蘇軾文章才華的崇敬。

蘇轍

蘇轍

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行於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