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楊孟容朝奉西歸
三十始去家,四十初南遷。
五十復還朝,白髮正紛然。
故人從西來,鞍馬何聯翩。
握手得一笑,喜我猶生全。
別離多憂患,夢覺非因緣。
惟餘歸耕計,粗有山下田。
久糜太倉粟,空愧鄉黨賢。
老兄富治行,令德齊高年。
幸此民事清,未厭軍壘偏。
父老攜壺漿,稚子迎道邊。
應有故相識,問我何當旋。
君恩閔衰病,歸駕行將鞭。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朝奉:宋代官職名,用作對官員的尊稱。
- 聯翩(lián piān):形容鳥飛的樣子,這裏形容鞍馬接連不斷,十分輕快。
- 生全:保全性命。
- 因緣:佛教語,一般指事物的起源和事物之間的關係,這裏指與夢境有關的緣分。
- 糜(mí):浪費、消耗。
- 太倉粟:本指京城倉庫裏的糧食,這裏指朝廷給予的俸祿。
- 鄉黨賢:家鄉有賢德的人。
- 治行:指政績與操行。
- 令德:美德。
- 高年:長輩。
- 閔(mǐn):同「憫」,憐憫、同情。
翻譯
三十歲的時候我才離開家鄉,四十歲初次被貶往南方。五十歲重新回到朝廷,這時已是白髮紛紛。老朋友從西邊過來,騎着馬輕快而來。我們握着手相視而笑,高興我還能安然無恙。離別之後經歷許多憂患,夢裏醒來才知夢境並非有什麼緣故。如今唯有回家耕種的想法,好在山下還有些田地。長久以來白白消耗着朝廷的俸祿,實在愧對於家鄉那些賢德之人。兄長你爲官的政績和德行出衆,品德高尚如同德高望重的長者。幸好此地官事清明,也不嫌棄地處偏僻的軍壘。當地的父老鄉親帶着美酒,小孩子在道路旁歡迎您。大概會有過去的熟人,問我什麼時候回去。君王憐憫我身體衰老多病,我很快就要揚鞭踏上歸程了 。
賞析
這首詩是蘇轍送別友人楊孟容西歸時所作。詩人開篇敘述自己的人生經歷,從離家、南遷再到還朝,以自身漂泊輾轉的一生爲背景,增添了幾分滄桑之感。接着寫友人到來,「握手得一笑,喜我猶生全」生動地刻畫了老友重逢的喜悅與慶幸。詩歌中間部分既表達自己久食俸祿卻無所建樹的慚愧,又誇讚友人的政績與品德,體現出蘇轍對自身的反思以及對友人的真誠讚揚。詩中 「父老攜壺漿,稚子迎道邊」描繪出友人受歡迎的熱烈場景,側面反映出其深得民心。最後表達自己因皇帝憐憫衰病,即將歸鄉的情景,情感真摯深沉。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起伏有序,在敘事中蘊含着內心複雜的情感,有滄桑無奈,有對友人的情誼,也有對歸鄉的期待等,是一首兼具思想內涵與真摯情感的送別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