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十歲兒曹同硯席,華裾織翠如蔥。一生心事醉吟中。相逢俱白首,無語對西風。 莫道尊前情調減,衰顏得酒能紅。可憐此會意無窮。夜闌人總睡,獨繞菊花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兒曹: 少年兒童,指少年時代的朋友。
  • 硯席: 古代研磨墨水寫字的地方,這裏指共同學習的環境。
  • 華裾: 華麗的衣裙。
  • 織翠: 佈滿綠色圖案,形容衣裙上的繡飾精美。
  • : 這裏比喻衣裙的顏色青翠如蔥。
  • 心事: 指內心的情感和志向。
  • 醉吟: 酒後賦詩,借酒抒懷。
  • 俱白首: 全都已經白髮蒼蒼。
  • 西風: 秋季的風,象徵歲月流逝。
  • 尊前: 酒杯之前,指宴飲時。
  • 情調: 情緒和氣氛。
  • 衰顏: 衰老的容顏。
  • 夜闌: 夜深。
  • 菊花叢: 秋季盛開的菊花,象徵高潔。

翻譯

一羣十歲的孩子們一起在書桌旁學習,他們的華麗衣裙如同蔥綠的蔬菜般鮮豔。他們的一生情感和抱負都寄託在醉酒後的詩篇中。當他們相遇時,都已經白髮蒼蒼,默默無言地面對秋風。不要說飲酒時的情趣已經減少,衰老的臉龐喝點酒也能泛起紅暈。這次相聚雖然短暫,但情感深厚無比。夜深了,大家都已入睡,只有我獨自漫步在盛開的菊花叢中。

賞析

這首《臨江仙》描繪了一幅少年時代的友情畫卷,通過回憶十歲孩子們的共同學習時光,展現了他們純真無邪的青春歲月。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醉酒吟詩,寄託着人生的心事,感嘆時光匆匆,白首相逢卻無言以對。儘管歲月讓容顏老去,但在酒後的歡聚中,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深情。最後,作者以夜深人靜,自己獨自賞菊的形象,表達了對這種美好時光的深深留戀和孤獨感。整首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人生感慨的細膩描繪。

晁補之

晁補之

晁補之,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鉅野(今屬山東鉅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爲“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並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