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道中二首

天旱久不雨,四郊多狂風。 蕭蕭班馬鳴,落日大野中。 君子守宮廷,至樂聖所同。 喟予不逢辰,足跡道里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曹州:今山東省菏澤市。
  • 晁補之: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
  • 班馬:離羣的馬。班,別也。

翻譯

天氣乾旱很久都沒有下雨,四周的郊外大多颳着狂風。離羣的馬發出蕭蕭的鳴叫,在落日餘暉下於廣闊的原野中。君子守候在宮廷之中,極致的快樂是聖人所同樣追求的。慨嘆我沒有遇上好的時候,足跡在路途上變得沉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種乾旱、狂風的景象,通過「天旱久不雨,四郊多狂風」營造出一種蕭瑟的氛圍。「蕭蕭班馬鳴,落日大野中」則以班馬的鳴叫和落日來強化這種氛圍,增添了淒涼之感。後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自身處境的感慨,以及對美好時光的渴望和追求。整首詩意境蒼涼,透露出一種無奈和感嘆,同時也展現了詩人內心的複雜情感。

晁補之

晁補之

晁補之,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鉅野(今屬山東鉅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爲“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並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