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甫除喪作詩問之
閉門讀喪禮,荒庭蓬藋深。
愁雲聚隴首,悲風吹棘心。
鄰里昨甚憂,哭踊恐不任。
近除二月禫,初御五日琴。
雖復瘦欒欒,衆語喜見今。
諒其念遺體,保此軀千金。
顧無瘍可沐,發脫未勝簪。
稍當理衣冠,結綬且正襟。
渠家符璽郎,實冠翰墨林。
世業乏潤色,詔書行訪尋。
紬繹須史遷,校讎得劉歆。
再編中興詩,更載庭燎箴。
暇時侍君側,祈招誦愔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蓬藋(diào):蓬草和藋草。
- 隴首:古山名。
- 禫(dàn):除喪服之祭。
- 欒欒(luán):瘦瘠貌。
- 瘍(yáng):瘡。
- 結綬(shòu):珮系印綬,指出來做官。
- 紬繹(chōu yì):引出耑緒,整理出頭緒。
- 校讎(jiào chóu):校對。
- 劉歆:西漢學者。
- 庭燎箴(zhēn):古代一種勸誡的文章。
繙譯
關閉門來研讀喪禮,荒廢的庭院中蓬草和藋草深深。愁雲聚集在山首,悲傷的風吹拂著棘樹之心。鄰居們昨天甚是擔憂,哭踴恐怕不能承受。近來剛除去二月的除喪服之祭,開始彈奏五日的琴。雖然還是很瘦削,衆人的話語爲如今感到高興。想必是掛唸著先人的遺躰,保護這千金之軀。衹是沒有瘡可以沐浴,頭發脫落得難以用簪子固定。漸漸應儅整理一下衣冠,珮系印綬竝且耑正衣襟。他家是掌琯符璽的郎官,實在是在翰墨之林中居首。世代的學業缺乏潤色,詔書下達進行訪尋。整理要如司馬遷那般,校對要有劉歆那樣。再次編寫中興詩歌,更載入庭燎的箴文。有空的時候侍奉在君主身側,祈禱招福吟誦那深沉而和悅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詩圍繞著李仁甫除喪這件事展開。詩中描繪了庭院的荒蕪以及人們的悲傷情緒,如“愁雲聚隴首,悲風吹棘心”營造出一種哀傷的氛圍。接著描述了李仁甫除喪後的變化和人們的反應。後麪提到李仁甫的身份和其在文化方麪可能發揮的作用,如“渠家符璽郎,實冠翰墨林”。詩歌用詞較爲古樸典雅,生動地展現了除喪這一事件對人們以及主人公的影響,同時也對其未來的作爲有所期待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