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唐臣贈山水短軸
註釋
- 宮:古代對大山的稱謂。
- 霍:指小山。
- 淪:小波。
- 水津:水涯,水邊。
- 營丘:五代畫家李成,善畫山水,號營丘。
- 杜侯:唐代畫家杜瓊 ,善畫山水。
- 齊紈:齊地出產的白色細絹,此處指作畫用的絹。
- 吳刀:鋒利的刀。
- 小毫:毛筆。
- 縑囊:存放書畫的袋子。
- 經營:構思。
- 蒼梧:山名,此泛指大山。泱漭(yāng mǎng):廣大貌。
- 闇漠(àn mò):昏暗寂靜。
- 猿狖(yuán yòu):泛指猿猴。
- 侵淫:逐漸蔓延、擴展。
- 江干:江邊。
- 蒹葭(jiān jiā):蘆葦。
- 朔垂:北方邊境。
- 禹穴:相傳爲大禹葬地,在今浙江紹興會稽山。
- 梅梁:傳說中的大木。
- 元君:神仙。
- 張顛:唐代書法家張旭,善草書,性癲狂,故人稱張顛 。
翻譯
大山稱作宮,小山名爲霍,想要知道山有多高就看看山腳下的石頭。大的波浪稱作瀾,小的波浪稱作淪,想要了解水有多深就瞧瞧水的邊際。 營丘對於畫山水的意境格外親近,杜侯能與之相比且又有像李唐臣這樣的人。已經有五年沒見到李侯了,他作畫的姿態應該還是有着模仿營丘的影子。 潔白如雪花的齊地絹布用吳地的利刃剪裁,毛筆像竹筍般扎束着,從存放書畫的袋子裏取出。剛開始構思就如同雲煙聚合,揮灑筆墨時突然就像風雨襲來。 畫作中的蒼梧山廣大無邊彷彿天空沒有了日光,深幽的山岩、古老的樹木被洪濤捲入。榛樹林昏暗寂靜,猿猴彷彿感到寒冷,苔蘚蔓延滋生,螺蚌似乎都帶着溼氣。 衆多的飛鳥從江邊沙地驚散,一陣北風襲來吹動着蘆葦。前面的小洲和後面的水渚相互隨着隱沒不見,行人與漁人連回去的路徑都找不到了。 李侯這作畫的本領實在是奇絕,我聽說李侯家在北方邊境。跨越黃河向北估計不乏有欣賞他作品的人,爲何不向南出游去觀賞禹穴的勝景呢。 梅梁鎖在水中,表面長滿了浮萍,神妙的事物變化大概就是如此吧。李侯這樣高超的畫藝,就算像是有神仙相助,在我看來絕妙的技藝從來是不分古今的。張顛寫草書需要劍舞來激發靈感,領會作畫精妙之處不見得不需要山水的助力。相信日後李侯一定更加令人傾慕。
賞析
這首詩是晁補之酬答李唐臣贈山水短軸所作。開篇以「大山宮,小山霍」等對山水特徵展開描述,既引出下文對繪畫的闡述,也爲理解李唐臣畫作中山水的表現提供一種認知方法。詩中用大量筆墨描繪李唐臣作畫的過程以及其畫作中的景象,從構思時「雲煙合」到揮灑時「風雨來」,生動形象地寫出其創作的一氣呵成、氣勢非凡。對畫中山水林間等各種景象的描寫,展現出畫作內容豐富、意境深邃,如臨其境。詩人還提及李唐臣的地域出身,建議其南遊,表達了對其繪畫需要更多自然勝景啓發的期待 。最後以張顛草書與山水助畫爲類比,讚美李唐臣絕藝,展望其未來被更多人讚賞。這首詩將對繪畫技藝的欣賞、對詩人畫作靈感來源的思考以及對畫家的鼓勵等多種情感融入其中,借對畫的品賞,展現了作者獨特的藝術見解與對友人才華的肯定。

晁補之
晁補之的其他作品
- 《 呈毅父提刑 》 —— [ 宋 ] 晁補之
- 《 題彭郎小姑祠 》 —— [ 宋 ] 晁補之
- 《 永遇樂 · 同前自過腔,即越調 》 —— [ 宋 ] 晁補之
- 《 感寓十首次韻和黃著作魯直以將窮山海跡勝絕賞心晤爲韻 》 —— [ 宋 ] 晁補之
- 《 寄題寶應無斁鳧舄堂二首 》 —— [ 宋 ] 晁補之
- 《 和胡戢七首 其五 》 —— [ 宋 ] 晁補之
- 《 西歸七首次韻和泗州十五叔父 》 —— [ 宋 ] 晁補之
- 《 汴堤暮雪懷徑山澄慧道人 》 —— [ 宋 ] 晁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