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楊希仲吳子進李希孝張景良北關納涼晚過大安寺

君不見少陵翁,昔時亦厭在泥滓,青鞋布襪翁自喜。 上關流水入城來,青蘋之末風未已。駕言出遊我無酒,張侯爲致尊中旨。 可憐築室寧封池,下有千房並萬蕊。官曹十九民事聒,況乃坐堂環榜捶。 揚波沐發安在哉,我曹官冷奚不來。日長飛鳥困塌翼,龜出仰喙魚張腮。 南箕不哆少女默,焦暍坐恐昆蟲猜。楊君嘗攬轡,獨出無把袂。 古藏大般若,中天立華廈。同遊得吳李,張子亦予社。 登臨物色爲我豪,長空吹雨來蕭騷。原爲起伏河出沒,霧作吞吐山卑高。 君不見幕中羣公府曹掾,清談接武金閨彥。平明趨府罷亭午,寧有食頃坐閒燕。 我曹放意誠崛奇,王事鞅掌慚周詩。嵇康不堪章服裹,此事恐得通人嗤。 李侯挽我未宜下,世間一笑如此寡。鄙夫敢慕從事賢,少日採薪勤兩肩。 草玄亦投閣,醉者墜不愕。安能學丁君,高舉似黃鶴。 一廛平生事,百壺中慮廓。且當俛仰宇宙間,子欲觀海須觀瀾,所思安在良阻艱。 李侯有嘉意,語若繭緒曳。不應開口煩睥睨,愛身爲物太早計。
拼音
晁補之

晁補之

晁補之,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鉅野(今屬山東鉅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爲“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並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