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

丹碧沉沉虎豹閒,鬆幢引度九重關。 人間未覺渾無路,天上還驚更有山。 瑤草紅泉供挹酌,金風白露送躋攀。 良遊自嘆平生誤,便作歸來鬢已斑。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丹碧沉沉(dān)指紅色, (bì)指青綠色,這裏形容廬山建築色彩深沉鮮豔,莊重華麗。
  • 虎豹閒:山中虎豹好像很悠閒的樣子,形容廬山清幽寧靜,沒有讓人恐懼的猛獸威脅。
  • 鬆幢(sōng zhuàng):像旗幟一樣的松樹。幢,原指旌旗之類,這裏形容松樹排列好像旗幟。
  • 九重關:形容進入廬山彷彿要經過重重關隘,強調進入廬山過程中那種幽深曲折之感。
  • 渾無路:好像完全沒有路可走。
  • 瑤草(yáo cǎo):傳說中的仙草,這裏泛指山上珍貴奇異的草。
  • 紅泉:流出紅色液體的泉水,或指被霞光映照如紅色的泉水,形容泉水的美麗奇特。
  • 挹酌(yì zhuó):舀取飲用。
  • 金風:秋風。秋風起時,樹葉金黃,所以稱秋風爲金風。
  • 白露:秋天的露水。
  • 躋攀(jī pān):攀登。
  • 良遊:美好的遊覽。

翻譯

廬山那紅牆碧瓦莊重而深沉,山中虎豹悠然閒適。成行排列如旗的松樹引我走過重重關隘。在人間彷彿感覺已無路可走了,到了這仿若天上的廬山卻驚奇地發現還有層層山巒。山上有仙草、紅泉可供人舀取品嚐,秋風白露伴隨着我一路攀登。我不禁感嘆自己平生錯失了多少這樣美好的遊覽機會,現在即便要歸來,但兩鬢已然斑白。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晁補之遊覽廬山的奇妙經歷與深刻感慨。開篇「丹碧沉沉虎豹閒,鬆幢引度九重關」,詩人以宏大壯闊之筆描繪廬山的建築色彩和清幽寧靜的氛圍,以及進入廬山過程中幽深曲折的感受,「鬆幢」「九重關」的描寫給人以神祕深邃之感。「人間未覺渾無路,天上還驚更有山」, 通過對比人間 「無路」 和廬山 「更有山」 的強烈反差,生動地展現了廬山景色的超凡脫俗,蘊含着人生的意外與驚喜。「瑤草紅泉供挹酌,金風白露送躋攀」描繪了攀登時廬山奇美的景色,瑤草、紅泉、金風、白露等奇特元素,營造出一種如詩如畫、如夢似幻的仙境氛圍。尾聯 「良遊自嘆平生誤,便作歸來鬢已斑」,由景入情,詩人爲自己虛度歲月、未能早些領略廬山美景而深感遺憾,同時借兩鬢斑白傳達出時光易逝的無奈和滄桑,使整首詩在描繪自然風光的同時,飽含着人生的複雜況味,韻味悠長。整首詩情景交融,用詞細膩生動,在描繪廬山的壯美景色之中,融入深厚的人生情感,具有很高的藝術感染力。

晁補之

晁補之

晁補之,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鉅野(今屬山東鉅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爲“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並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