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登弁山祥應宮之絕頂望太湖窺黃龍洞過倪尚書雲巖

蘋浪蹴帆移別浦,筍輿邀我度遙岑。 雲開震澤水銀溢,風掠洞庭螺翠深。 神井千尋龍起蟄,幽巖四面石成林。 蘇仙詩句倪公賦,萬古清風僭嗣音。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蘋(pín)浪: 蘋是一種水生植物,蘋浪指的是蘋草隨波起伏形成的波浪。
  • 蹴(cù)帆:蹴有踢、踩之意,此處蹴帆形容波浪推動船帆,如同踢動船帆前行。
  • 別浦:河流入江海之處,這裏指另一個河灣。
  • 筍輿:一種竹製的轎子。
  • 遙岑(cén):遠處的小山嶺。
  • 震澤: 太湖的古稱。
  • 水銀溢:形容太湖湖水在陽光照耀下波光粼粼,如同水銀四溢。
  • 螺翠:螺指田螺或海螺等貝類外殼,螺翠形容洞庭山在遠處看如青黑色的海螺,翠是指其顏色青綠。
  • 神井:傳說中有靈異的井,在詩中指黃龍洞相關的神奇之井。
  • 千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爲尋,形容深度極深。
  • 龍起蟄(zhé):蟄是動物冬眠,龍起蟄指神話中龍從冬眠狀態甦醒。
  • 蘇仙:可能指北宋文學家蘇軾;倪公:在此處指倪尚書(具體身份需結合更多背景考證)。
  • 僭(jiàn)嗣音:僭有超越本分之意,嗣音是繼續他人的聲音或風格,在此是說自己斗膽繼承前人(蘇仙、倪公)優美文風寫這首詩。

翻譯

小船在蘋草翻動的波浪中前行,船帆被波浪推動移向另一個河灣,簡易的竹轎載着我越過遠處的小山。雲霧散開,太湖湖水像水銀般涌動四溢,清風掠過,洞庭山如青黑色的海螺般深沉。那神奇的深不見底的古井似乎有龍從冬眠中甦醒,幽深的巖洞四周石頭林立如森林一般。蘇軾等前人留下諸多美妙的詩詞,倪尚書也有相關佳作,我斗膽以這首詩繼承他們清幽的風範。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遊玩弁山祥應宮、太湖等地後的紀行之作。開篇「蘋浪蹴帆移別浦,筍輿邀我度遙岑」,描繪了行程的起始,通過富有動感的詞彙,寫出了水路乘船前行和山路乘坐竹轎登山的情景,動感十足,同時引出下文的觀景。 中間兩聯「雲開震澤水銀溢,風掠洞庭螺翠深。神井千尋龍起蟄,幽巖四面石成林」,皆是寫景妙筆。詩人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將太湖湖面比作水銀溢滿,生動地展現出太湖在陽光照耀下波光粼粼的壯美。把洞庭山比作青螺,突出山的小巧精緻又不失翠綠深遠。「神井」「龍起蟄」的描寫,則爲景色增添了神祕的神話色彩,而巖洞四周石如林的景色描寫,盡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結尾「蘇仙詩句倪公賦,萬古清風僭嗣音」,一方面表達對蘇軾、倪尚書這樣前輩文學家的敬重與追慕,另一方面以謙遜之詞表明自己寫詩追隨他們的文風,在收束全詩的同時,也體現出其內心對文學傳統的傳承意識和自身創作的感慨,在自然之美與文化傳承中,整首詩在描繪景色的基礎上,也蘊含着詩人豐富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程公許

宋敘州宣化人,字季與,一字希穎,號滄洲。寧宗嘉定四年進士。歷知崇寧縣、施州通判,皆有惠政。理宗淳祐元年遷祕書少監,歷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禮部侍郎等職,官至權刑部尚書。立朝剛正,奏論時政得失,先後忤宰相史嵩之、鄭清之,屢被排擠。爲文有才氣,著述多散佚,今存《滄洲塵缶編》。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