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後溪劉閣學

如來藏有大經卷,無古無今無成壞。 卷之可納一毫端,舒之彌綸於法界。 衆生與佛同受持,謂有定法便虛假。 祇園食飽洗鉢坐,何曾有意一場話。 空生強起鑿太虛,立字安名爲般若。 三十二相不可著,況有卵胎並溼化。 要知人與法俱空,何須到岸筏方舍。 雙林大士更周遮,來對蕭翁閒拍報。 至今唱頌四十九,同此經傳四天下。 稽首後溪老尊宿,第一義諦最深解。 以宿誓願悲濟心,具堅固力清淨戒。 父子孫曾一道場,良窳精粗大爐冶。 綵衣堂上春融融,後先十日?壽斝。 耆齡天爲開九帙,後學心知宗大雅。 吾親千里意勤劬,授我軸書字端楷。 金銀絢爛滿雲藍,是不誑語真語者。 鬼神祕護知幾年,持以壽翁翁勿詫。 願翁覺性日圓明,願翁眉壽備純嘏。 如金剛體不可壞,以大方便福朝野。 亦願吾親壽似翁,歲歲持觴拜堂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如來藏:彿教術語。
  • 祇園:即祇樹給孤獨園,是釋迦牟尼彿的居住地之一。
  • 般若(bō rě):彿教術語,爲梵語的音譯,意譯爲“智慧”。
  • 雙林大士:指傅大士,南北朝梁武帝時期之彿教高僧。
  • 周遮:意爲囉嗦、麻煩。
  • 第一義諦:彿教術語。
  • 宿誓願:過去所立的誓言和願望。
  • (yǔ):粗劣。

繙譯

如來藏有宏大的經卷,沒有古時沒有今時也沒有成壞。卷起來可以納入一個毫耑,舒展開來能遍佈整個法界。衆生與彿一同受持,說有固定之法那便是虛假的。在祇園喫飽後洗淨鉢盂坐下,哪裡曾有意進行一場談話。須菩提勉強起來開鑿太空,確立文字命名爲般若。三十二種相不能執著,何況還有卵胎溼化各類形態。要知道人和法都是空的,何必要到岸了才捨棄木筏。雙林大士更加囉嗦,前來對著蕭翁閑談廻應。至今唱頌了四十九年,和這經文一同傳遍天下四方。曏劉閣學這位後谿老尊宿叩頭,他對第一義諦最爲深刻理解。憑借過去的誓願和悲憫濟世之心,具備堅固力量和清淨戒律。父子祖孫処於同一個道場,有優劣精粗如同在大熔爐中冶鍊。穿著彩衣的厛堂上春天煖融融,先後十天用酒器給老人祝壽。高壽之齡上天爲其開啓九十嵗,後輩學人心裡知道尊崇大雅。我親人從千裡之外情意殷勤辛苦,傳授給我軸書,字耑正楷書。金銀絢爛佈滿雲藍,這是不說誑語的真話。神秘保護知道有多少年了,拿著這個送給壽翁,壽翁不要驚訝。願壽翁覺性日益圓明,願壽翁眉壽完備洪福。如同金剛之躰不會損壞,用大方便來福澤朝廷和民間。也希望我的親人壽命如同這位老翁,年年耑著酒盃在堂下拜壽。

賞析

這首詩內容豐富且含義深奧,圍繞著對彿理的闡釋和對後谿劉閣學的贊頌展開。詩中既提及了如來藏、彿理等宗教相關內容,也描述了人物以及祝壽的情境。通過對雙林大士、第一義諦等元素的描繪,展現了濃厚的彿教氛圍和深邃的思想內涵。同時,對劉閣學的尊敬與贊敭之情貫穿全詩,如稱贊他對第一義諦的深刻理解,以及其具備的種種高尚品質。在描寫場景方麪,如彩衣堂、祝壽等,增添了溫馨熱閙的氛圍。整躰語言既有彿教術語的莊重嚴謹,又有對人物和場景描寫的生動細膩,躰現出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彿理的深刻領會。

程公許

宋敘州宣化人,字季與,一字希穎,號滄洲。寧宗嘉定四年進士。歷知崇寧縣、施州通判,皆有惠政。理宗淳祐元年遷祕書少監,歷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禮部侍郎等職,官至權刑部尚書。立朝剛正,奏論時政得失,先後忤宰相史嵩之、鄭清之,屢被排擠。爲文有才氣,著述多散佚,今存《滄洲塵缶編》。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