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總持寺

息台山上最高峯,異事相傳管氏童。 檀幣昔嫌三窟擅,齋盂今喜十方同。 中宵急灑竹間雨,萬壑俄喧松下風。 欲記徽弦寫心事,賞音喚起石林翁。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息臺:詩中提到的一座山臺,在總持寺所在的山上的最高峯處
  • 管氏童:可能是傳說中有奇事發生在其身上的人,具體事蹟文中未詳細說明
  • **檀幣:**tán bì 「檀」指檀香等供佛用品,「幣」在古代也是祭祀用的絲織品之類祭品,這裏「檀幣」可理解爲祭祀供品
  • 三窟擅:可能表示舊時此地祭祀等活動被少數勢力壟斷佔據。 「擅」有獨佔、壟斷之意
  • **齋盂:**zhāi yú 寺廟僧人吃飯用的鉢盂,這裏代指齋飯 ;「十方同」表示現在各地信徒都能在這裏共享齋飯
  • 中宵:半夜。
  • :一會兒,很快。
  • **徽弦:**huī xián 這裏指琴上的徽位和琴絃,代指琴音 。
  • **賞音:知音。
  • 石林翁:具體所指待考,或許是一位有見識、能懂得琴音中蘊含心事的人 。

翻譯

息台山那高聳入雲的最高峯上,流傳着許多關於管氏童的奇聞異事。過去,這兒祭祀供品之事曾被少數人獨佔控制,如今讓我開心的是,來自四方的信衆都能齊聚一堂共享齋飯。半夜突然聽到竹林間響起急速的雨灑之聲,轉眼間千萬條山谷中便迴盪着松樹下洶涌而來的風聲。我好想用琴音來抒發心中心事呀,真希望能夠喚醒像石林翁這樣的知音來懂得這份心境。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總持寺獨特的景色及詩人的感受,充滿禪意與情懷。首聯借息台山最高峯及奇異傳說奠定了神祕色彩,引發讀者興趣。頷聯通過過去祭祀之事被少數人把控,與如今衆人共享齋飯的對比,體現寺廟發展變化,反映出平等和諧的新氣象。頸聯「中宵急灑竹間雨,萬壑俄喧松下風 」描繪出一幅極具畫面感與動感的夜景圖。用「急灑」「俄喧」使雨夜中的景物動態栩栩如生,半夜急雨灑在竹林,瞬間山谷又起松風,以自然聲音突出寺廟夜晚的靜謐與神祕,表現大自然的磅礴與靈動。尾聯表達出詩人渴望用琴音傾訴心事,期待知音出現 。 「賞音喚起石林翁」體現詩人對情感共鳴和靈魂交流的期待,也反映出詩人內心的孤獨以及對精神世界歸屬感的追尋。整首詩情景交融,既有對當下寺廟景象變化的感慨,又有對自然之景的讚美,同時滲透着詩人內心訴求,展現了較爲豐富的情感和人生思索 。

程公許

宋敘州宣化人,字季與,一字希穎,號滄洲。寧宗嘉定四年進士。歷知崇寧縣、施州通判,皆有惠政。理宗淳祐元年遷祕書少監,歷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禮部侍郎等職,官至權刑部尚書。立朝剛正,奏論時政得失,先後忤宰相史嵩之、鄭清之,屢被排擠。爲文有才氣,著述多散佚,今存《滄洲塵缶編》。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