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碑塔寺改律爲禪鄉大夫招凌雲智禪師主法席規模就整侯丞用晦爲賦揭章和者成軸書來索和

智禪生峨下,稚齒希空門。 落髮受具戒,持鉢巡諸村。 有如摩尼珠,烱然古井渾。 又若大明鏡,不受塵垢昏。 衰世不見理,窺天於覆盆。 誓將昌祖道,特用報佛恩。 得法歸燕社,閉口不復論。 眷言古叢城,往事空劍痕。 誰規此浮屠,峻極壓厚坤。 意令五濁海,親見兩足尊。 末法裨販盛,遺教髣髴存。 破律會十方,有詔下九閽。 法席遴厥選,爐香冷復溫。 豎拂集龍象,催粥吼鯨鯤。 能使幽衢暝,豁開若木暾。 空花眩俗眼,孰辦牢腳跟。 斯道許津樑,如天柱昆崙。 施金方山積,巧匠猶水奔。 請以六度法,爲拔六慾根。 諸君快說偈,羣魔驚褫魂。 何時共峻陟,層霄疑可捫。 勿謂蟹井小,可敵鯨海吞。
拼音

程公許

宋敘州宣化人,字季與,一字希穎,號滄洲。寧宗嘉定四年進士。歷知崇寧縣、施州通判,皆有惠政。理宗淳祐元年遷祕書少監,歷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禮部侍郎等職,官至權刑部尚書。立朝剛正,奏論時政得失,先後忤宰相史嵩之、鄭清之,屢被排擠。爲文有才氣,著述多散佚,今存《滄洲塵缶編》。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