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路嶺

· 強至
一徑高盤十里餘,人心馬足厭崎嶇。 只憑頑石專爲險,不識青雲自有衢。 地氣難通樹多瘦,陽暉應近草先枯。 我行方欲奮遐蹠,顧爾安能礙坦途。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強至(qiáng zhì)**:北宋時期的詩人,字幾聖,錢塘(今杭州)人。
  • **一徑:一條小路。
  • **高盤:在高處盤旋。
  • **十里餘:十多里。餘,同「餘」,表示整數後不定的零數 。
  • **:厭倦,厭煩。
  • **崎嶇(qí qū)**:形容地勢高低不平。
  • **頑石:堅硬的石頭。這裏指一路上難行的石頭等障礙。
  • **(qú)**:大路,通道。
  • **地氣:土地的氣息、養分等。
  • **陽暉:陽光。
  • **遐蹠(xiá zhí)**:遠距離的行走。遐,遠;蹠,腳。

翻譯

一條小路在高處盤旋延伸十多里,人們的內心和馬匹的腳步都厭煩這高低不平的路途。 這一路只憑藉着堅硬的石頭設置重重艱難險阻,卻不知道高遠之處原本就有平坦的道路可行。 這裏土地的養分難以暢通,所以樹木大多長得瘦弱;因靠近高處陽光似乎熾熱,所以草地上的草早早枯萎。 我正準備奮力邁出遠行的腳步,回頭看你這些艱難險阻又怎能阻礙我前行的平坦大道!

賞析

這首詩表面寫的是攀登五路嶺的所見所感,實則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開頭兩句直接描述了山路的崎嶇難行,「人心馬足厭崎嶇」,用人們和馬兒對山路的厭煩,側面襯托出路途的艱難。「只憑頑石專爲險,不識青雲自有衢」,詩人由行路之難聯想到人生,表達了那些只看到眼前艱難險阻,卻沒有意識到遠方有平坦大道可走的感慨。

頸聯「地氣難通樹多瘦,陽暉應近草先枯」對山上的荒涼景象進行了細緻描繪,進一步渲染了路途的艱難和環境的惡劣。結尾「我行方欲奮遐蹠,顧爾安能礙坦途」則筆鋒一轉,展現出詩人昂揚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即便面對眼前的困難重重,詩人也毫不畏懼,堅信這些險阻無法阻擋自己前行的步伐,體現出詩人堅定的信念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整首詩情景交融,既有對眼前之景的形象描繪,又有對人生的深邃思考,讀來發人深省。

強至

宋杭州錢塘人,字幾聖。仁宗慶曆六年進士。爲三司戶部判官、尚書祠部郎中。爲文簡古不俗,尤工於詩,以文學受知韓琦。琦欲薦充館閣,不果。有《韓忠獻遺事》、《祠部集》。 ► 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