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鄭吏部出使二首

· 曹勳
聖主東南眷念勞,繡衣行部輟名曹。 喜尋物外人多竺,應遇山中相有陶。 丹筆不搖吟筆健,頹風頓革古風高。 如何大展安邦手,勿使鯨鯢弄海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聖主:對皇帝的尊稱,這裏指當朝皇帝。
  • 東南眷念勞:指皇帝對東南地區的關心與操勞。眷念,眷顧(juàn gù)思念。東南,王朝統治下東南區域。
  • 繡衣行部:穿着華麗繡衣巡行地方部門。繡衣,漢時御史等執法官員所穿的繡有花紋的衣服,此處指代官吏出行。行部,官員巡視所屬地區。
  • 輟名曹:從重要官署中調出。(chuò),停止,這裏指出調離開;名曹,有名的官署部門。
  • 物外人:超脫於世俗之外的人;多竺:「竺」古代指印度等國,這裏可能指精通佛教教義等異人,暗示當地可能多有超脫世俗的賢能之人 。
  • 相有陶:「相」可能指徵召的賢才,「陶」這裏疑似陶淵明一樣的隱士,指能遇到如陶淵明般的賢才。
  • 丹筆:紅色的筆,古代多用來記錄有罪之人的筆錄;這裏可能代指處理政務。
  • 吟筆:寫詩作文的筆。
  • 頹風:不良的社會風氣;
  • 古風:古代淳樸的風氣。
  • 鯨鯢(jīng ní):鯨魚,雄的叫鯨,雌的叫鯢,常用來比喻兇狠的敵人或者叛亂者。

翻譯

聖明的君主對東南地區一直關懷備至,不辭辛勞。如今你這位穿着繡衣的官員,要離開原本顯赫的官署去巡視地方。我欣喜地想到,你這一路上,會遇見許多超脫於世俗塵囂之外的賢能之人,或許還會遇到像陶淵明那樣隱居山林的高士。你處理政務之時文思敏捷,毫不遲疑,健筆如飛寫下詩篇。有望徹底革除那日漸頹敗的不良世風,讓往昔古樸醇厚的風氣再度盛行。什麼時候才能充分施展你的安邦定國的才能,使得那些如鯨鯢般心懷不軌之人,不能再攪弄社會的動盪,破壞太平呢?

賞析

這首送別詩,既有對友人奉命出行的肯定與期待,同時也飽含着對國家局勢和社會風氣的關切。開頭便寫皇帝對東南地區的重視,點明友人此行身負重任。「喜尋」「應遇」兩句,以豐富的想象描繪友人行程中可能遇見的賢才隱士,讓人感受到一種充滿逸趣的期待,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作者對賢能之人的推崇。「丹筆」與「吟筆」的對比,體現了友人既能認真處理政務,又不乏文人的才情;「頹風」「古風」一句則表達了對革新社會風氣、恢復古樸風尚的強烈願望。結尾以「如何大展安邦手,勿使鯨鯢弄海濤」直抒胸臆,期望友人能施展才能,平定禍亂,保衛國家安寧 ,體現出這首詩不僅有送別之情,更有對國家命運的深深思慮,是一首意境開闊、寄意深遠的送別詩作 。

曹勳

曹勳

宋潁昌陽翟人,字公顯,一作功顯,號鬆隱。曹組子。以父恩補承信郎。徽宗宣和五年賜進士甲科。欽宗靖康初爲閤門宣贊舍人,從徽宗北遷,過河十餘日,帝出御衣書領中,命勳間行詣康王。高宗建炎初至南京,進御衣書,請募死士航海入金奉徽宗歸,執政不從,出勳於外,九年不遷。紹興中爲副使二使金,遷保信軍承宣使、樞密副都承旨。又拜昭信軍節度使。孝宗朝加太尉。卒諡忠靖。有《北狩見聞錄》、《鬆隱集》。 ► 15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