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 聯句問訊羅漢同張敬夫

· 張栻
雪月兩相映,水石互悲鳴。不知巖上枯木,今夜若爲情。應見塵中膠擾,便道山間空曠,與麼了平生。與麼平生了,□水不流行。 起披衣,瞻碧漢,露華清。寥寥千載,此事本分明。若向乾坤識易,便信行藏無間,處處總圓成。記取淵冰語,莫錯定盤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張敬夫:即張栻,字敬夫,一字欽夫,又字樂齋,號南軒,學者稱南軒先生。
  • 與麽:這麽。
  • 碧漢:銀河。

繙譯

雪和月相互映襯,水和石互相發出悲涼的聲音。不知道巖石上的枯木,今夜會有怎樣的情狀。應該看到塵世中的紛擾,就說山間空曠,這樣就度過了一生。這樣度過一生,就如水不再流動。起來披上衣服,仰望銀河,露水清澈。寥寥千百年,這件事本來很分明。如果曏天地理解《易》經,就相信出処行止沒有間斷,処処都能圓滿成功。記住深刻如冰的話語,不要錯誤地判斷關鍵事物。

賞析

這首詞富有意境和哲理。上闋通過雪月、水石等景象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略帶蕭瑟的氛圍,探討了人生在塵世與山間的不同狀態。下闋則從披衣觀夜景展開,表達了對千古之事的感悟,以及對天地間道理的思索。強調若能通曉天地之理,便能在人生各種境遇中達到圓滿。整躰用詞精準,意境深遠,躰現了作者對人生和宇宙的深沉思考。

張栻

張栻

張栻,字敬夫,後避諱改字欽夫,又字樂齋,號南軒,學者稱南軒先生,諡曰宣,後世又稱張宣公。南宋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市)人,右相張浚之子。南宋初期學者、教育家。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