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唐興寺湘江亭

· 張栻
寺廢蒼崖聳,江回遠岸明。 風霜摧翰墨,歲月老絲緡。 兀坐知茶味,閒行忘去程。 長哦伊水句,回首若爲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兀坐(wù zuò):獨自端坐。
  • 翰墨:筆墨,這裏指書法作品。
  • 絲緡(sī mín):釣魚用的絲線,這裏借指釣魚的事情。

翻譯

寺廟廢棄後,蒼崖高聳;江水迴旋,遠處的江岸明亮。 風霜侵蝕着書法作品,歲月讓釣魚之事也變得陳舊。 獨自端坐才知曉茶的韻味,悠閒漫步忘記了前行的路程。 長久地吟唱着伊水的詩句,回首間若有所思,心生情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興寺湘江亭的景色以及詩人在此的心境。首聯通過「寺廢蒼崖聳,江回遠岸明」描寫了寺廟廢棄後蒼崖高聳的景象和江水迴旋、岸明的畫面,展現出一種蒼涼而又開闊的意境。頷聯「風霜摧翰墨,歲月老絲緡」,表達了時光的流逝和事物的變遷,帶有一種淡淡的憂傷。頸聯「兀坐知茶味,閒行忘去程」,則體現了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通過品茶和漫步,達到了一種寧靜和超脫的心境。尾聯「長哦伊水句,回首若爲情」,詩人長久地吟唱詩句,回首間似有無限情韻,給人以回味之感。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簡練,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個人心境的描寫,傳達出詩人對時光、世事的感慨以及對寧靜生活的嚮往。

張栻

張栻

張栻,字敬夫,後避諱改字欽夫,又字樂齋,號南軒,學者稱南軒先生,諡曰宣,後世又稱張宣公。南宋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市)人,右相張浚之子。南宋初期學者、教育家。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