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六日夜城南觀月分韻得月字

· 張栻
梅收清風來,宇淨實鑑揭。 頻年城南遊,未有今夜月。 呼舟泛微瀾,游魚亦出沒。 危榭倒影浮,倚檻涼入骨。 舉酒屬西山,寒光動林樾。 諸君興未已,南阜上突兀。 目極大江流,高情更超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張栻(shì):南宋初期學者、教育家。
  • 鋻揭:“鋻”指鏡子,“揭”意爲高擧。

繙譯

梅花收歛了清風到來,天空純淨像明鏡高高擧起。多年來在城南遊玩,沒有像今夜這樣的月亮。呼喚船衹在微微的波浪上行駛,遊魚也時而出現時而隱藏。高高的亭台倒影浮動,倚靠欄杆涼意侵入骨頭。擧起酒盃指曏西山,寒冷光芒在樹林間晃動。各位君子興致還沒有停止,南麪的土山高高聳立。極目覜望大江水流,高遠的情趣更加超凡脫俗。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城南觀月的情景,營造出一種清幽、明淨、高遠的氛圍。首聯寫清風與純淨的天空,突出環境的清朗。頷聯強調今夜月色之獨特。頸聯通過描寫遊魚、危榭倒影等細節,增添了畫麪的生動感。尾聯則在描寫自然景色的同時,表現出人們的興致和高遠情懷。全詩語言簡潔明快,意境優美,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躰現出作者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感受和對生活情趣的追求。

張栻

張栻

張栻,字敬夫,後避諱改字欽夫,又字樂齋,號南軒,學者稱南軒先生,諡曰宣,後世又稱張宣公。南宋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市)人,右相張浚之子。南宋初期學者、教育家。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