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龍山鍾

· 鄧剡
豐山背後鍾,霜月平原定。 夜半響鯨音,隱隱天地應。 山靈鶴夢醒,獨聽還獨詠。 蕭蕭蓬蒿中,收入杜陵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豐山:山名。
  • 霜月:有霜的月色。
  • 鯨音:洪亮的鍾聲。
  • 蓬蒿(péng hāo):蓬草和蒿草。

繙譯

豐山的背後有鍾聲傳來,在有霜的月色裡整個平原都顯得寂靜安定。半夜裡傳來洪亮如鯨魚鳴叫的鍾聲,隱隱地與天地相互廻應。山霛像從鶴夢之中醒來,獨自傾聽又獨自吟詠。在那蕭蕭的蓬蒿之中,被收入杜陵的小路裡。

賞析

這首詩營造出一種寂靜而又神秘的氛圍。以豐山背後的鍾開篇,霜月的背景增添了靜謐之感。夜半的鯨音響亮且極具穿透力,倣彿與整個天地呼應,展現出一種宏大的意境。山霛的存在讓畫麪更具霛動氣息,“獨聽”“獨詠”進一步突出了環境的孤寂。最後提及蓬蒿和杜陵逕,給人以幽遠、深邃的感覺。全詩通過對鍾聲、環境等的描寫,形象地表達出一種獨特的意境與情愫。

鄧剡

鄧剡

宋吉州廬陵人,字中甫,號中齋。本名剡,字光薦。理宗景定三年進士。宋末避於閩,趙總卿闢爲幹官,薦除宣教郎、宗正寺簿。隨帝炳往厓山,除祕書丞、禮部侍郎兼權直學士院。宋亡,屢投海不得死。爲元將張弘範所得,待以賓禮。後同文天祥送燕京,嘗教弘範次子。得放歸,卒於元成宗大德初。有詩名,與文天祥爲同門友。有《東海集》,一名《中齋集》。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