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晴

· 王珪
溟渤蕩無垠,東嵎掛日輪。 風雲始迴雨,天地不飛塵。 氣動千峰翠,光浮萬瓦鱗。 南亭一駐馬,十里望青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溟渤(míng bó):指大海。
  • 東嵎(yú):東方。嵎,山邊。
  • 回雨:雨停。
  • 氣動:氣息運動,這裏指雪晴後空氣流動。
  • 萬瓦鱗:指屋瓦像魚鱗一樣整齊排列,在陽光映照下有波光浮動之感 。
  • 青春:這裏指春天,春光。

翻譯

茫茫大海廣闊無邊波濤盪漾,太陽從東方緩緩升起懸掛天邊。剛剛風雲消散雨也停了下來,天地間變得潔淨不再有塵土飛揚。雪晴後空氣流動使得千山翠綠之色煥發,陽光照拂在屋瓦上好像鱗片浮現出波光。在南亭停下馬匹駐立觀賞,極目遠眺望見十里春光無限美好 。

賞析

這首《雪晴》描繪了一幅雪後初晴的壯麗春日景象,氣象萬千、意境開闊。開篇「溟渤蕩無垠,東嵎掛日輪」,詩人從宏大的視角落筆,將一望無際的大海與從東方升起的太陽展現於讀者眼前,營造出邈遠深邃的空間感和雄渾壯闊的氣勢。 「風雲始回雨,天地不飛塵」,生動形象地傳達出雨雪初歇、天地間塵埃落定的清朗與靜謐,給人以潔淨如洗、清新舒爽之感。 「氣動千峯翠,光浮萬瓦鱗」筆法細膩,從空氣流動帶來山巒鮮活的翠意,到陽光灑在屋瓦上閃爍的波光,一靜一動,相互映襯,富有畫面感,極妙地表現出雪晴後萬物甦醒、生機盎然的蓬勃景象。結尾「南亭一駐馬,十里望青春」,詩人置身其中,於南亭駐馬眺望遠方,將眼前之景昇華爲情感的抒發,借景抒情,表達出對雪晴後美好春光的喜愛與眷戀之情。整首詩動靜結合、遠近交錯,展現出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和對自然美好細緻入微的觀察力。

王珪

宋成都華陽人,徙居開封,字禹玉。仁宗慶歷二年進士。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拜參知政事。九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嘗監修《兩朝國史》,書成奏進。卒謚文恭。有《華陽集》。 ► 3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