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并序 其六十

· 居遁
人天须假像行持,无像无形世岂知? 空生体得岩中坐,华雨由来责见迟。 三乘欲学如斯事,直似空生方始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偈頌(jì sòng):梵語「偈佗」的又稱。即佛經中的唱頌詞。每句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以至多字不等,通常以四句爲一偈。
  • 居遁:人名。
  • 人天:佛教語。六道輪迴中的人道和天道。亦泛指諸世間、衆生。
  • 假像:藉助形象。
  • 行持:施用。
  • 空生:須菩提的別稱。

翻譯

在人道和天道中需要藉助形象來施行,沒有形象沒有形體世間又怎能知曉?須菩提能體悟在巖洞中安坐,那繽紛的花雨爲何責備見識太遲。三乘佛法想要學習這樣的事,簡直就像須菩提纔開始知道。

賞析

這首詩充滿了佛教的禪意和哲理。它強調在修行過程中藉助外在的形象來有所作爲,同時也指出了那種超越形象和形體的深層領悟的重要性。以須菩提爲例,說明對佛法的體悟和境界。詩中蘊含着對於佛理的思考和對修行的見解,具有一種深邃而空靈的意境,啓發人們去思考世間萬象背後的真諦以及修行的意義和方法。

居遁

五代時僧。撫州南城人。俗姓郭。十四歲出家于吉州滿田寺。后至嵩山受戒。歷參翠微無學、德山宣鑒,終嗣洞山良價。受楚馬殷之請,住潭州龍牙山妙濟院,世稱龍牙和尚。后梁末帝貞明初,賜號證空大師。喜作偈頌,語言通俗,除闡釋佛法禪旨外,亦詠及僧人修習生活。詩僧齊己為作序,廣行于世。 ► 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