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挺:展現,表現。
- 貞堅性:堅定不移的品性。
- 樹:種植。
- 朝夕池:一天到晚都存在的水池邊。
- ****秋波漱(shù)下趾:秋天的水波沖洗着竹根。「漱」,沖洗。「下趾」,指竹根。
- 封:覆蓋。
- ****葳蕤(wēi ruí)**:形容枝葉繁盛。
- 防:遮擋。
- ****蔥茜(qiàn)**:形容草木茂盛、蔥蘢。
- 羈雌:失偶的雌鳥。
- 颯颯:形容風吹動的聲音。
- 猗猗(yī yī):美盛的樣子。
- 金明:原指神話傳說中神仙居處,這裏借指美好境地。
- 玉洞:仙人居住的洞府,這裏也指美好境地。
- 嶰(xiè)谷:古地名,傳說中是黃帝時樂官伶倫取竹製作樂器的地方。
- 伶倫:黃帝時的樂官。
翻譯
竹子展現出它那堅定不移的品性,生長在朝夕相伴的水池邊。秋天的水波輕輕沖洗着它的根部,冬天的大雪紛紛覆蓋了它的枝頭。繁茂的枝葉遮擋着清晨的露珠,草木蔥蘢吸引來失偶的雌鳥棲息。它在風中沙沙作響,即便揹負着積雪也依舊美好而繁盛。它身處如仙境般美好的地方,沒有什麼異樣變化。但遺憾的是這裏不是嶰谷,所以不能被樂官伶倫知曉,製作爲樂器。
賞析
這首詩以竹爲描寫對象,生動地展現了竹子的諸多美好特質。詩的開篇點明竹子的「貞堅性」,奠定了情感基調,賦予竹子堅韌不拔的君子品格。接着,詩人通過描寫竹子在不同季節裏的姿態,秋季水波沖刷根部,冬季大雪覆蓋枝頭,凸顯竹子歷經寒暑的頑強生命力。「葳蕤」「蔥茜」等詞描繪出竹子枝葉的繁盛茂密,「防曉露」「集羈雌」展現出竹子爲他物提供庇護的功用。「含風自颯颯,負雪亦猗猗」一句進一步刻畫竹子在風中雪下的動人姿態,無論何種環境都能保持美盛。「金明無異狀,玉洞良在斯」將竹子所處環境比作仙境,暗示其如同仙境中的高潔之物。而結尾「但恨非嶰谷,伶倫未見知」則表達一種遺憾,以不能像在嶰谷被伶倫賞識製成樂器,暗喻自己懷才不遇,借竹子抒發了詩人渴望被人發現、有所作爲的感慨。整首詩借竹抒情,情景交融,讓竹子成爲詩人品格與心境的象徵。
虞羲
南朝齊梁間詩人,會稽餘姚(今浙江餘姚市)人,生卒年不詳,字子陽(李善《文選注》引《虞羲集序》),一說字士光(《南史·江淹任昉傳》)。少有才學,七歲能屬文。南齊時,以太學生遊於竟陵王蕭子良西邸,曆始安王侍郎、建安徵虜府主簿功曹,兼記室參軍。詩爲謝脁所稱賞。入梁,官至爲晉安王侍郎。事蹟附見《南史·卷五九·王僧孺傳》。史稱其“盛有才藻,卒於晉安王侍郎”(《南史》)。梁武帝天監中卒。虞羲的詩以《文選》所錄《詠霍將軍北伐》最爲有名。這首詩寫沙場烽火,如“長城地勢險,萬里與雲平”、“飛狐白日晚,瀚海愁雲生。羽書時斷絕,刁斗晝夜驚”,頗有氣勢。詩中歌頌霍去病伐匈奴的戰功,並對他的早死感到惋惜,反映了齊梁間一些人希望北伐、平定中原的意願。虞羲還有一首抒情詩《送友人上湘》寫離別之情:“共盈一樽酒,對之愁日暮;漢廣雖容,風悲未可渡。”用典貼切,感情真摯。其他如《見江邊竹》、《春郊》、《詠秋月》等,也有一些清麗之句。虞羲原有集十一卷,《隋書·經籍志》錄有《虞羲集》九卷,已佚。今僅存文一篇,詩十二首,收入《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
► 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