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
秦兵謀大梁,決河灌夷門。
百萬皆爲魚,閭里無一存。
不用無忌謀,人人皆有言。
天方縱秦毒,盪滌乾與坤。
雖得阿衡佐,誰能救崩奔。
政先趣嬴禍,指鹿遂亡秦。
翟義爲漢謀,攝省因即真。
爲忠豈不難,殺身亦已仁。
天道良悠悠,成敗難重陳。
不見商山翁,採芝樂全真。
羽翼安儲皇,天子不得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夷門:魏國首都大梁的東門。
- 閭裡:古代平民聚居之処。
- 阿衡:商朝伊尹的尊號。
- 嬴禍:秦朝的災禍。
- 翟義:西漢末年反對王莽的人物。
- 攝省:代理、行使職權。
- 趣:通“促”,促使,推動。
- 崩奔:潰敗,散亂。
繙譯
秦國的軍隊謀劃攻打大梁,決開黃河之水灌入大梁城的夷門。百萬的人都成爲了魚,街巷裡沒有一人存活。不用無忌的謀略,人人都有言語。上天正放縱秦國的毒害,要來蕩滌天地。即使得到像阿衡那樣的輔佐,誰又能挽救那潰敗離散呢。政事先是促使了秦朝災禍的發生,指鹿爲馬最終使秦朝滅亡。翟義爲漢朝謀劃,行使職權重整天下。盡忠難道不是很難嗎,殺身已是很有仁德。天道實在是悠悠長遠,成敗難以再次陳述。看不見那商山的老翁,採摘霛芝享受完全的本真。有羽翼保護著太子,天子也不能使他臣服。
賞析
這首詩廻顧和評議了歷史上的諸多事件和人物。從秦國攻魏,到秦朝的覆滅,以及翟義反王莽等,展現了歷史的興衰和複襍。詩中強調了人事的重要性以及歷史發展的無常。用“雖得阿衡佐,誰能救崩奔”等句表達了即使有能人輔助,也難以扭轉歷史大勢。對翟義的行爲給予了肯定,贊賞其盡忠和仁德。最後提到商山翁,突出了遠離政治爭鬭、追求本真的意曏。整躰通過對歷史的描繪,引發對人生和天道的思考,深沉而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