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口資身賴以桑,終成王道澤流長。 吐絲不羨蜘蛛巧,飼葉頻催織女忙。 三起三眠時化運,一生一死命天常。 待看獻繭盆繅後,先與吾皇織袞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憑藉,依靠。
  • **王道:指以仁義治天下的政治主張和統治方式,這裏可理解爲國家得以繁榮穩定的正道。
  • **:恩澤。
  • **不羨:不羨慕。
  • **飼葉:喂桑葉。
  • **三起三眠:蠶在生長過程中要經過多次蛻皮,蛻皮時不食不動,像睡眠一樣,一般要經過三次「起」(蛻皮後活動進食)和三次「眠」(蛻皮時休眠)。
  • **化運:自然的運化變遷,這裏指蠶生長的變化規律。
  • **天常:自然界的常規,常理。
  • ****盆繅(sāo)**:一種繅絲的方法,把蠶繭放在盆中煮後抽絲。
  • **袞(gǔn)裳:古代帝王或三公穿的禮服,袞衣和下裳。

翻譯

蠶兒生存和供人食用都依賴着桑樹,最終成就了長久流傳的利於國家發展的正道和恩澤。蠶兒吐絲並不羨慕蜘蛛織網的精巧,人們頻繁喂桑葉催促得織女般辛苦忙碌。蠶經過三起三眠順應自然的生長規律,它一生一死是大自然恆定的常理。等看到春蠶獻繭之後在盆中繅絲,這些絲線要先用來給皇帝織就華美的禮服。

賞析

這首詩以蠶爲主題,充滿深刻寓意。開篇點明蠶依賴桑葉生存,強調其對社會起着重要的作用,「終成王道澤流長」將蠶與治世的王道相聯繫,突出了其正面意義。詩中用「吐絲不羨蜘蛛巧」將蠶的樸實勤勞與蜘蛛織網的巧妙形成對比,讚揚了蠶的踏實奉獻,不追求取巧。「飼葉頻催織女忙」進一步描繪了蠶成長過程中人們悉心照料的景象,側面體現出養蠶的不易。「三起三眠時化運,一生一死命天常」則以冷靜理性的筆觸寫出蠶遵循自然規律的生長與生死,充滿了對自然規律的敬畏。結尾「待看獻繭盆繅後,先與吾皇織袞裳」點明蠶最後的奉獻,實則有借蠶讚美勞動者辛勤付出卻不居功自傲,奉獻給國家和帝王的深意,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封建社會等級制度下,底層勞動者默默奉獻的現實,整首詩狀物寄情,有着獨特深沉的韻味 。

謝枋得

謝枋得

宋信州弋陽人,字君直,號疊山。理宗寶祐四年進士。除撫州司戶參軍。次年爲建康考官,出題暗譏時事,忤賈似道,謫居興國軍。恭帝德祐初,以江東提刑知信州。元兵陷信州,乃變姓名入建寧唐石山。宋亡,居閩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程文海薦,辭不起。福建行省參政魏天祐強之北上,遂不食而死。門人私諡文節。有《文章軌範》、《疊山集》。 ► 10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