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

· 謝逸
縠紋波面浮鸂鶒。蒲芽出水參差碧。滿院落梅香。柳梢初弄黃。 衣輕紅袖皺。春困花枝瘦。睡起玉釵橫。隔簾聞曉鶯。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縠(hú)紋:像縐紗一樣的皺紋,常用來形容水波。這裏指水面上微波盪漾,如同縠紋。
  • 鸂鶒(xī chì):水鳥名,俗稱紫鴛鴦,形體大於鴛鴦,多紫色,雌雄相隨。
  • 蒲芽:菖蒲的嫩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 參差(cēn cī):高低不齊的樣子。
  • 初弄黃:剛開始呈現出嫩黃色,指柳樹剛剛長出嫩黃的新芽。
  • 紅袖:指女子的紅色衣袖,這裏代指女子。
  • 春困:春日裏使人睏倦的氣候。
  • 玉釵:女子頭上的一種首飾,由玉製成。

翻譯

清澈的水面泛起如縠紋般的漣漪,紫鴛鴦在水面自由自在地浮游。菖蒲的嫩芽從水中探出頭來,高低錯落,一片碧綠。整個院子裏瀰漫着梅花飄落的香氣,柳樹梢頭剛剛綻出嫩黃的色彩。
女子身着輕薄的衣衫,紅袖微微起皺,春日的慵懶讓她看起來宛如消瘦的花枝。她睡醒起身,頭上的玉釵橫斜。隔着簾子,傳來清晨黃鶯婉轉的啼叫。

賞析

這首詞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一幅清新明麗的春日畫面。開篇兩句「縠紋波面浮鸂鶒。蒲芽出水參差碧」,作者從視覺角度入手,生動地展現了春水盪漾、水鳥浮游、蒲芽初生的生機勃勃之景,給人以清新自然之感。「滿院落梅香。柳梢初弄黃」進一步渲染春天的氣息,梅花香與初黃的柳梢相互映襯,有嗅覺和視覺的巧妙融合,營造出濃郁的春日氛圍。
下闋轉而描寫人物。「衣輕紅袖皺。春困花枝瘦」,通過對女子外在形象的描寫,「春困」「花枝瘦」刻畫出女子在春天裏慵懶倦怠的姿態和楚楚可憐的韻味。「睡起玉釵橫」更是一個生動的細節,形象地描繪出女子睡醒後那種慵懶、隨意之態。最後「隔簾聞曉鶯」一句,以聲襯靜,簾子外曉鶯的啼叫不僅增添了春天的熱鬧氣氛,還烘托出屋內女子寧靜而又略微閒散的生活狀態。全詞情景交融,辭藻優美,展現了一幅富有詩意的春日美人圖 。

謝逸

宋代臨川城南(今屬江西省撫州市)人,字無逸,號溪堂。北宋文學家,江西詩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與其從弟謝薖幷稱「臨川二謝」。與饒節、汪革、謝薖幷稱爲「江西詩派臨川四才子」。 曾寫過三百首詠蝶詩,人稱「謝蝴蝶」。 生於宋神宗趙頊熙寧元年,幼年喪父,家境貧寒。與汪革、謝薖同學於呂希哲,刻苦磨礪,詩文俱佳。兩次應科舉,均不第。然操履峻潔,不附權貴,和謝薖「修身礪行,在崇寧大觀間不爲世俗毫髮污染」(《謝幼盤文集》卷首),一生過著「家貧惟飯豆,肉貴但羨藜」的安貧樂道的清苦生活,以作詩文自娛。在鄉家居,每月召集鄉中賢士聚會一次,共議古人厚德之事,幷抄錄成册,名爲「寬厚會」。其《寄隱士詩》表達了自己的志向:「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家藏玉唾幾千卷,手校韋編三十秋。相知四海孰靑眼,高臥一庵今白頭。襄陽耆舊節獨苦,衹有龐公不入州」。這首詩爲歷代詩論家所贊賞,《竹莊詩話》、《詩林廣記》均稱其爲佳作。宋徽宗趙佶政和三年以布衣終老於故土,年四十五。 謝逸是五代花間詞派的傳人,所著《溪堂詞》「遠規花間,逼近温韋」 (薛礪若《宋詞通論》) ,雅潔清麗,蘊藉雋妙,在北宋後期的詞壇上自成一家。所著《溪堂詞》,「皆小令,輕倩可人」(明毛晉《跋溪堂詞》),「標致雋永」(《詞統·卷四》),今存詞六十二首。其詞旣具花間之濃艷,又有晏殊、歐陽修之婉柔,長於寫景,風格輕倩飄逸。 其詩風格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相似,清新幽折,時人稱之爲「江西謝康樂」。其文似漢朝劉向、唐朝韓愈,氣勢磅礴,自由奔放,感情眞摯動人,語言流暢自如。黃庭堅説他若在館閣中,「當不減晁、張、李商老」(晁補之、張來、李商隱)。 謝逸的詩,文詞洗煉,有古意,頗受黃庭堅欣賞,認爲他詩中名句「山寒石發瘦,水落溪毛雕」、「老鳳垂頭噤不語,枯木槎牙噪春鳥」、「山寒石發瘦,水落溪毛凋」及詞中名句「黛淺眉痕沁,紅添酒面糊」、「魚躍冰池飛玉尺,去橫石嶺拂鮫綃」,「皆百煉乃出治者」。其生新瘦硬之處,頗得黃庭堅詩的神髓。又如《寄徐師川》詩中的「江水江花同臭味,海南海北各山川」一聯字法句法都有明顯模倣黃詩的痕迹。 但謝詩中較多的是輕雋健朗,清新疏快的句子。《四庫總目提要》稱其「雖稍近寒瘦,然風格雋拔,時露清新」,從正反兩方面揭示了謝逸詩清朗健拔的特色。尤其是其七言古詩,多感情充沛,辭意流注,很有筆力。其五言古詩則多寫隱居生活,氣格閑雅淡遠,時與陶、韋相近。 謝逸與當時著名詩人洪芻、饒節、潘大臨等人關係密切。呂本中在《江西詩社宗派圖》中,自黃庭堅以下列陳師道、謝逸等二十五人爲法嗣,這就是在宋代詩壇上頗有影響的「江西詩派」,且評其詩曰:「才力富贍,不減康樂。」謝逸與其弟謝薖被稱爲「臨川二謝」(比作謝康樂和謝玄暉),入呂本中《江西詩社宗派圖》。 據《苕溪漁隱叢話》引述《復齋漫錄》:「元估中,臨川謝無逸過黃州關山可花村館驛,遇湖北王某,江蘇諸某,浙江單某,福建張某等秀才。四人知其來自臨川,戲以『曹植七步成詩,諸君七步爲詞』相謔。逸行五步,詞成,揮毫疾書《江城子》一闕於壁:『可花村館酒旗風,水溶溶,落殘紅,野渡舟橫、楊柳綠蔭濃。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草連空。夕陽樓上晚煙籠,粉香濃,淡眉峰,記得年時相見畫圖中。衹有關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標致依水,情乎俱妙,遂以『五步成詞』聞名江南。」 謝逸詩詞中有不少描寫家鄉旖旎風光和風土人情的名篇:《金石臺》、《北津渡》、《吳家渡》、《望江南》等。在《卜算子》詞中,較好地體現了江西詩派詩人寫詞好化用前人詩句的特點。前人評此詞爲:「標致雋永,全無香澤,可稱逸詞」(《詞統·卷四》)。 宋徽宗大觀四年(公元1110年),爲鄭彥國編的《臨川集詠》所作的序言,是其散文代表作。 ► 3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