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沙彌(shā mí):指初出家的年輕僧人。
- 掣(chè):拉,拽。
- 涪皤(fú pó):宋時黃庭堅對一位長老的稱呼,文中用以自我調侃。
翻譯
自己渾身都是眼,卻看不到自己本身。想要看到自己,就得頻繁地拉拽驢耳朵。自己渾身都是手,卻不懂得如何揮鞭。白牛懶散怠惰,白白地抽打那車轅。自己渾身都是佛,頭頂上還戴着阿彌陀佛。這是頭上再安頭,要把涪皤笑死啦。
賞析
這首詩充滿了禪意和哲理。詩中運用了生動的形象和奇特的表達,傳達出對自我認知和修行的思考。
「通身是眼,不見自己。欲見自己,頻掣驢耳」,意味着人們常常對外在世界有敏銳的觀察,卻難以看清自己的內心。通過「頻掣驢耳」這種看似荒誕的行爲,暗示了要想認識自己,需要採取一些特殊的方式或角度。
「通身是手,不解著鞭。白牛懶惰,空打車轅」,則指出人們雖然有很多能力和潛力(通身是手),但卻不知道如何正確地發揮和運用(不解著鞭),就像懶惰的白牛,即使車轅被空打,也不會主動前行。
「通身是佛,頂戴彌陀。頭上安頭,笑殺涪皤」,表達了一種對過度追求外在形式或表象的諷刺。認爲如果已經意識到自己本具佛性(通身是佛),卻還要在頭頂上再戴上阿彌陀佛的像,這就是多餘的、可笑的行爲。
整首詩以簡潔而富有衝擊力的語言,啓發人們思考自我認知、能力的發揮以及對修行的正確態度,具有深刻的內涵和啓示。

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爲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並稱爲“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爲“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並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於秦氏。
► 2400篇诗文
黃庭堅的其他作品
- 《 六舅以詩來覓銅犀用長句持送舅氏學古之餘復味禪悅故篇末及之 》 —— [ 宋 ] 黃庭堅
- 《 又借答送蟹韻並戲小何 》 —— [ 宋 ] 黃庭堅
- 《 古風次韻答初和甫二首 》 —— [ 宋 ] 黃庭堅
- 《 宿山家效孟浩然 》 —— [ 宋 ] 黃庭堅
- 《 答蘇大邁書 》 —— [ 宋 ] 黃庭堅
- 《 减字木兰花 其十二 戏答 》 —— [ 宋 ] 黃庭堅
- 《 放言十首 》 —— [ 宋 ] 黃庭堅
- 《 王才元舍人許牡丹求詩 》 —— [ 宋 ] 黃庭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