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

三十年來無孔竅。幾回得眼還迷照。一見桃花參學了。呈法要。無絃琴上單于調。 摘葉尋枝虛半老。拈花特地重年少。今後水雲人慾曉。非玄妙。靈雲合破桃花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孔竅:指心竅。
  • 迷照:指被塵世的種種所迷惑而不能看清真相。
  • 參學:佛教用語,指參訪大德,學習佛法。這裏指領悟。
  • 法要:佛法的要義。
  • 單于調:曲調名,以單于(chán yú)命名。
  • 拈(niān)花:佛教典故,相傳釋迦牟尼在靈山會上,拈花示衆,唯有迦葉尊者破顏微笑,領悟佛旨。後以拈花微笑比喻心心相印、會心。

翻譯

三十年來我的心未曾開竅。好幾次看到世事真相卻還是迷惑。一見到桃花我便領悟了。明白了佛法的要義。就像在無絃琴上彈奏單于調。 如同摘葉尋枝般虛度了半輩子。而拈花一笑的領悟讓我彷彿重回年少時光。從今以後那些雲水間的人們也該知曉了。這並非什麼玄妙之事。就像靈雲和尚領悟佛法後桃花也爲之歡笑。

賞析

這首詞富有禪意,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對佛法的理解。上闋中,作者感慨自己長期以來未能真正領悟世間真諦,直到見到桃花纔有所頓悟,以「無絃琴上單于調」來象徵這種超脫塵世的心境。下闋則進一步闡述了作者通過領悟佛法,明白了不應在瑣碎的事物中虛度時光,而「拈花特地重年少」表達了這種領悟帶來的心靈的年輕和活力。最後,作者強調這種領悟並非玄妙難懂,而是一種可以被人們理解和接受的智慧,就像靈雲和尚的領悟讓桃花也綻放笑容一樣,充滿了一種活潑的禪趣。整首詞語言簡潔,意境深遠,將深刻的哲理蘊含在形象的表達中。

黃庭堅

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爲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並稱爲“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爲“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並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於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