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不出

· 虞儔
東風搖盪玉奩冰,車馬從人喚不應。 賴有麴生來入座,了無魔女與分燈。 夜深月色明如洗,寒在梅梢瘦不勝。 卻笑少年行樂地,華胥枕上太瞢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玉奩(lián)冰:玉製的梳妝盒裏的冰,這裏形容冰潔透明的樣子,可能借指月光下如冰般澄澈的景象。奩,古代女子梳妝用的鏡匣。
  • 麴生:酒的別稱。傳說唐代秀才麴生化爲酒,後人便以此稱酒。
  • 分燈:元宵夜有分花燈等習俗活動,這裏「魔女與分燈」可能是說沒有如魔女般美麗的女子與之共同參與分燈等遊樂活動 。
  • 華胥(xū):華胥氏是中國上古時期母系氏族社會傑出的部落女首領,這裏「華胥枕上」借指在夢境之中,典故出自《列子·黃帝》中黃帝夢遊華胥國的故事。
  • 瞢(méng)騰:形容迷糊、懵懂的狀態,醉眼惺忪,糊里糊塗。

翻譯

東風輕輕搖盪,彷彿在晃動玉奩裏的冰那樣輕柔。外面車水馬龍,人們的呼喊聲我卻充耳不聞。幸好有美酒來到我的座位上,陪伴着我,卻並無美麗的女子來與我一起參與分燈的熱鬧活動。夜漸漸深了,月色明亮得如同經過清洗一般澄澈。寒冷彷彿凝聚在梅梢,梅枝顯得格外清瘦。我不禁暗自好笑那些少年們盡情行樂的地方,他們此刻也許正如同在夢中一般迷糊不清地享受歡樂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元宵之夜不出門遊樂的情景,營造出一種幽靜、清冷又帶着幾分怡然自得的氛圍。開篇「東風搖盪玉奩冰」,以細膩優美的筆觸描繪出東風輕拂,如同搖盪着玉奩冰的美妙畫面,給人以空靈之感。「車馬從人喚不應」則生動地寫出詩人對外面熱鬧喧囂的車馬人聲毫不在意,體現出他超脫的心境。「賴有麴生來入座,了無魔女與分燈」,用幽默的方式表達沒有佳人相伴,只有美酒相隨,卻也悠然自在。

「夜深月色明如洗,寒在梅梢瘦不勝」兩句,將夜深入靜後的月色描繪得澄澈乾淨,又通過寒梅清瘦的形象,增添了一絲清冷的美感與詩意。最後「卻笑少年行樂地,華胥枕上太瞢騰」,詩人以一種略帶調侃的心態,對比少年們在熱鬧場合中的沉醉,凸顯出自己與他們在面對元宵佳節時的不同態度,展現出詩人內心深處寧靜淡泊的生活追求和獨特的個人情懷 。整首詩語言典雅,意象豐富,在對比中表達出清淡的生活情致與深刻的人生感悟 。

虞儔

宋寧國人,字壽老。孝宗隆興元年進士。授績溪令,飲食服用,悉取給於家。累遷監察徇史,排擊貴近,朝紀肅然。光宗紹熙五年知湖州,推行荒政,全活甚衆。寧宗慶元六年以太常少卿使金。嘉泰間,官至兵部侍郎,奉祠卒。工詩古文。有《尊白堂集》。 ► 8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