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少董繙經圖詩

· 王銍
我知君子有常心,誰謂春秋無定法。 常心定法皆一途,萬變在前吾不惑。 錦衣白馬青油客,回首傷心淪異域。 縞带喜贈延州來,一見渾如舊相識。 片時偷生萬年泣,倘得義成身乃立。 已將死生委天公,要因筆削明吾迹。 偃蹇榻上書千帙,坐使羣儒仆牆壁。 凜然紬史行天誅,掃除坦塗大搜索。 贊辭自昔非游夏,叛去于今無籍湜。 鴻雁書聞到上林,管絃聲任來凝碧。 嫣然侍側兩少麗,桃葉桃根莫能及。 荳蔻梢輕露有華,早梅花嫩春無力。 欲將婢子固君心,豈料君心堅鐵石。 果聞遠使報還家,萬里精誠初不隔。 書成初奏未央宮,金馬石渠皆動色。 不與左氏作忠臣,忠欲天王坐中國。 聖人大法先能識,節義大閑今獨得。 傷麟嘆鳳非道窮,千載相逢猶咫尺。 尊王便是祝釐心,聖人壽與天無極。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畢少董:人名。
  • 常心:恆久不變的心意。
  • 春秋:這裏指《春秋》這部儒家經典,古人認爲它蘊含着褒貶評判的「筆法」 。
  • 青油客:指身份尊貴、生活奢華之人,身着青油之服。
  • 淪異域:淪落到外國。 「異域」指異國他鄉。
  • 縞帶:白色的絲帶,古人常作爲饋贈的禮物,此處表結交情誼。
  • 延州來:春秋時吳邑名,此用來指代友人。
  • 筆削:指著述、修訂,這裏指編寫經史。
  • 偃蹇(yǎn jiǎn):形容高聳、傲慢,這裏有安然、悠閒之意。
  • 帙(zhì):書套,這裏指書籍。
  • 坐使:致使、使得。
  • 僕牆壁:謂儒者因驚歎而靠在牆壁上。形容衆人對其學識的驚歎折服 。
  • 紬(chōu)史:編纂史書。
  • 羣儒:衆多儒士。
  • 天誅:上天的懲罰,這裏指嚴格按照正義標準評判歷史。
  • 坦塗:平坦的道路, 「塗」同「途」。
  • 讚辭:文體的一種,用以讚頌評述,這裏指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評價。
  • 遊夏:子游和子夏,孔子的學生,長於文學、擅作讚辭。
  • 籍湜(jí shí):張籍和皇甫湜,唐人,曾追隨韓愈,這裏借指此類忠誠有才華的追隨者。
  • 鴻雁書:書信,古人有鴻雁傳書之說。
  • 上林:上林苑,皇家園林,這裏代指朝廷。
  • 凝碧:樂名,此指宮廷中的音樂。
  • 少麗:年輕美麗的女子。
  • 桃葉桃根:東晉王獻之的愛妾及愛妾之妹,這裏比喻容貌美麗的女子。
  • 豆蔻:植物名,常用來比喻少女。
  • 早梅花:比喻年輕美貌的女子。
  • 婢子:婢女,這裏指女子。
  • 未央宮:漢代宮殿名,這裏指朝廷。
  • 金馬石渠:漢代朝廷中藏書議政講學之處,指代朝廷中的學問之士。
  • 左氏:左丘明,作《左傳》,解釋《春秋》。
  • 天王:天子,這裏指宋朝皇帝 。
  • 大法:根本的法則、重要的法則。
  • 大閒:指重要的道德規範、行爲準則。
  • 傷麟嘆鳳:麟、鳳是祥瑞之物,孔子曾因麟、鳳現世不逢時而傷感嘆息 ,此指感嘆時代的衰落。
  • 祝釐(xī):祝壽、祈福,「釐」通「禧」,吉祥之意。

翻譯

我深知君子有着恆定不變的心意,誰說《春秋》沒有固定的法則。 恆定的心意和固定的法則其實是同一條道路,萬千變化擺在眼前我也不會感到迷惑。 曾有那些穿着錦衣、騎着白馬的富貴之人,如今卻令人傷心地淪落到異國他鄉。 欣慰地贈送縞帶結交遠方來的友人,初次見面卻好像是多年的舊相識。 片刻偷生卻能引發千萬年的悲泣,倘若能成全大義自身的價值得以建立。 已經把生死交付給上天,要通過編寫經史來表明自己的蹤跡。 悠然地坐在榻上,身邊堆積着上千卷書籍。因爲他的學問,令衆多儒士驚歎折服。 莊嚴地編纂史書,執行着如同上天懲戒的評判,清掃出平坦道路進行全面的探索。 自古以來撰寫讚辭並非只有子游和子夏專長,如今也已沒有像張籍、皇甫湜那樣忠誠有才的追隨者。 書信從遠方傳來抵達朝廷,宮廷中的管絃之聲照樣悠然響起。 容貌美麗的兩位年輕女子在身邊侍奉,桃葉、桃根那樣的美貌也比不上。 如豆蔻枝頭輕輕綻放出光華,似早梅嬌嫩讓人感受到春天的無力。 想用婢女的柔情來穩固君子的心,怎能想到君子的心堅硬如同鐵石。 果然聽到遠方使者傳來回家的消息,萬里之遙彼此的精誠之心從未阻隔。 書籍寫成後初次呈獻給朝廷,朝廷中的學問之士都爲之動容。 不做左丘明那樣只爲解釋經典的忠臣,一心希望天子能端坐於中原。 聖人的根本法則他首先能夠識別,高尚的節義操行如今他獨自堅守。 傷麟嘆鳳並非是聖人之道窮盡,千年之後相逢彷彿就在咫尺之間。 尊崇天子就是爲天子祝壽祈福的心意,聖人的壽命如同蒼天一樣沒有極限。

賞析

這首詩爲王銍專門爲畢少董的《翻經圖》所創作,詩中飽含複雜情感與深刻含義。開篇以對」常心「和」春秋定法「探討,奠定畢少董有定力能面對複雜局勢的基調。接着情感轉向哀傷,」錦衣白馬青油客,回首傷心淪異域「暗示了一些人的落魄,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友情的珍貴。詩中多處展現畢少董讀書著述的場景,如」偃蹇榻上書千帙「,凸顯他學識淵博和專注。其編撰史書的行爲,如」凜然紬史行天誅「,表達他以正直態度評判歷史的追求。詩句中用典自如,借 「遊夏」「籍湜」 等指涉古人,來表明其著述的難度與價值。寫到美女相伴而 「君心堅鐵石」,突出畢少董不爲誘惑所動的高尚品格。詩還表達他對國家的忠誠, 「忠欲天王坐中國」,表明心繫國家正統。整詩從多面刻畫畢少董形象,蘊含對其才華、品格忠義的讚美 ,借描繪人物傳達對經史、道德、國家等多方面思考與情感。

王銍

宋潁州汝陰人,字性之,自稱汝陰老民,人稱雪溪先生。記問賅洽,長於宋朝故事,藏書近萬卷。官迪功郎。高宗建炎四年權樞密院編修官,纂集《祖宗兵制》,書成改京官,賜名《樞庭備檢》。紹興五年以右承事郎守太府寺丞。曾撰補《七朝國史》,詔給札奉御,九年上補錄等,在奉祠中特遷一官。後書爲秦檜所沮不克成。以言秦檜定徽宗陵名不當得罪。十三年在湖南安撫司參議任上獻《太玄經解義》。另有《默記》、《雪溪集》等。 ► 2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