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王嘉叟訃報有作

· 陸游
嗚呼嘉叟今信死,哭君寢門淚如水。 我初入都不妄交,傾倒如君數人耳。 籠燈蹋雪夜相過,劇論懸河駭鄰里。 地爐燔慄美芻豢,石鼎烹茶當醪醴。 上書去國何勇決,作詩送君猶壯偉。 十年偶復過都門,君方草制西垣裏。 鬢須班白麪骨生,心頗疑君遽如此。 西來例不候達官,每欲寄聲中輒止。 隻雞絮酒縱有時,雙魚素書長已矣。 生前客屨紛滿戶,身後人情薄於紙。 懸知海內莆陽公,獨念遺孤爲經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訃報:報喪的書信、告示。
  • 入都:進入京城。
  • 妄交:隨便結交。
  • 傾倒:欽佩,折服。
  • 籠燈:提着燈。
  • 蹋雪:踩着雪。
  • 劇論:激烈的辯論。
  • 懸河:指說話像瀑布般滔滔不絕。
  • 地爐:一種室內取暖設備。
  • 燔(fán)慄:燒烤栗子。
  • 芻豢(chú huàn):指牛羊豬狗等牲畜,這裏指美味的食物。
  • 石鼎:石頭做的鼎。
  • 醪醴(láo lǐ):泛指美酒。
  • 上書去國:向皇帝上書然後離開京城。
  • 草制:起草詔令。
  • 西垣(yuán):唐宋時中書省的別稱。
  • 鬢須班白:兩鬢鬍鬚都已斑白。
  • 遽(jù):突然。
  • 西來:從西邊來。
  • :照例。
  • 達官:高官。
  • 寄聲:託人傳達話語。
  • 隻雞絮酒:用一隻雞和棉絮裹着的酒祭奠,指菲薄的祭品。
  • 雙魚素書:指書信。
  • 客屨(jù):客人的鞋子,這裏指客人。
  • 遺孤:死者遺留下來的孤兒。
  • 經紀:料理,安排。

翻譯

哎呀嘉叟如今確實死了,在你寢室門口哭涕淚如水一般。我當初剛到京城不亂結交人,能讓我欽佩折服像你這樣的也沒有幾個。提着燈踩着雪夜裏互相探訪,激烈的辯論口才如懸河驚到鄰里。地爐上烤着栗子美味如牲畜之肉,石鼎煮茶當作美酒。上書離開京城是多麼的勇敢果決啊,寫詩送你還是這般豪壯雄偉。十年間偶然又經過京城,你正在中書省裏起草詔令。兩鬢鬍鬚都已斑白臉上骨頭凸起,心裏很是懷疑你怎麼突然就這樣了。從西邊來照例不會去拜謁高官,每次想託人傳達話語卻總是中途停止。即使偶爾有菲薄祭品的祭奠之時,書信往來卻也長久沒有了。生前客人衆多以至於滿屋子都是他們的鞋子,身後人情淡薄就如一張紙。我深知天下間莆陽公,會獨自掛念死者遺留下的孤兒去幫忙料理。

賞析

這首詩是陸游爲悼念王嘉叟而作,情感真摯深沉。詩中回憶了與王嘉叟交往的過往,如他們曾經在夜裏提着燈踩雪互相探訪,熱烈辯論,體現出兩人之間真摯的情誼和深厚的交情。同時寫了王嘉叟曾經的一些事蹟,如勇敢上書離開京城,凸顯其個性。後面描寫了人事的變化和人情的冷暖,如王嘉叟死後的人情淡薄,與往日形成對比,更顯悲傷無奈。最後表達了對莆陽公能料理遺孤的期望。全詩通過具體細節和對比,生動地展現了對友人故去的悲傷、懷念以及對人情世態的感慨。語言質樸自然,情感哀婉動人。

陸游

陸游

宋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字務觀,號放翁。陸陶山孫,陸宰子。少有文名。年十二能詩文,以蔭補登仕郎。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兩浙轉運司鎖廳試第一,以秦檜孫塤居其次,抑置爲末。明年禮部試,主司復置前列,因論恢復,爲檜黜落。檜死,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始爲福州寧德主簿(清乾隆《寧德縣志·卷三》)。紹興三十年(1160年),力除敕令所刪定官(《建炎以來繫年要録·卷一百八十五》)。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遷大理寺司直(《建炎以來繫年要録·卷一百九十一》)兼宗正簿。宋孝宗即位,遷樞密院編修官兼編類聖政所檢討官,賜進士出身(《宋會要輯稿·選舉九·十九》)。因論龍大淵、曾純甫招權植黨,出通判建康府。乾道元年(1165年),改通判隆興府,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説張魏公用兵論罷。乾道六年(1170年),起通判夔州(《渭南文集·卷四十三·入蜀記》)。乾道八年(1172年),應王公明辟,爲四川宣撫使幹辦公事。其後曾攝通判蜀州,知嘉州、榮州。淳熙二年(1175年),范石湖帥蜀,爲成都路安撫司參議官(《渭南文集·卷十四·范待制詩集序》)。淳熙三年(1176年),被劾攝知嘉州時燕飲頹放,罷職奉祠,因自號放翁。淳熙五年(1178年),提舉福建路常平茶監(《省齋文稿·卷七·送陸務觀赴七閩提舉常平茶事》)。淳熙六年(1179年),改提舉江南西路(《渭南文集·卷十八·撫州廣壽禪院經藏記》)。以奏發粟賑濟灾民,被劾奉祠。淳熙十三年(1186年),起知嚴州(淳熙《嚴州圖經·卷一》)。淳熙十五年(1188年),召除軍器少監。宋光宗即位,遷禮部郎中兼實録院檢討官,未幾,復被劾免(《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十二·五十四》)。閑居十餘年。宋寧宗嘉泰二年(1202年),詔同修國史,實録院同修撰,兼祕書監(《南宋館閣續録·卷九》)。嘉泰三年(1203年),寶謨閣待制致仕。開禧三年(1207年),進爵渭南縣伯。嘉定二年(1210年)卒,年八十五。放翁畢生主張抗金,收復失地。與尤遂初、楊誠齋、范石湖並稱爲「南渡後四大家」。工詩、詞、散文,亦長於史學,著作繁富。今存詩九千餘首,其詩內容極爲豐富,風格雄渾豪放,多沈鬱頓挫,感激豪宕之作,亦不乏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及詩篇,但亦富氣吞殘虜之概。楊升菴謂「放翁辭,纖麗處似淮海,雄慨處似東坡。」著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劍南詩稿》八十五卷、《南唐書》、《老學菴筆記》等。生平見《宋史·卷三百九十五·陸游傳》。 ► 93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