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興五首

· 範浚
鵲噪得歡喜,烏鳴得憎嗔。 烏鵲自有口,噪鳴何預人。 烏飛聲啞啞,鵲飛聲嘖嘖。 凡鳥從紛紛,未用置肝鬲。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鵲(què):指喜鵲。
  • 噪(zào):許多鳥或蟲子亂叫。
  • 憎嗔(zēng chēn):厭惡生氣。
  • 預(yù):參與,關涉。
  • 啞啞(yā yā):形容烏鴉的叫聲。
  • 嘖嘖(zé zé):形容喜鵲的叫聲。
  • 凡鳥:這裏泛指普通的鳥。
  • 鬲(gé):本意指古代炊器,這裏指內心。

翻譯

喜鵲鳴叫讓人歡喜,烏鴉鳴叫讓人厭惡生氣。烏鴉和喜鵲都有自己的嘴巴,它們的噪鳴與人有何相干呢?烏鴉飛行時發出啞啞的聲音,喜鵲飛行時發出嘖嘖的聲音。這些普通的鳥兒紛紛擾擾,沒必要把它們放在心上。

賞析

這首詩以喜鵲和烏鴉的叫聲爲切入點,探討了人們對不同聲音的主觀感受以及對事物的態度。詩中指出,鳥的叫聲本身並沒有特別的意義,人們對它們的喜惡更多是出於自己的主觀想法。最後兩句則進一步強調,對於這些紛紛擾擾的普通事物,不必過於在意,應該保持一種豁達的心態。整首詩語言簡潔,寓意深刻,通過對烏鵲叫聲的描寫,引發了對人們主觀判斷和情感反應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的一種超脫和淡然的態度。

範浚

範浚

宋婺州蘭溪人,字茂明,號香溪。高宗紹興元年,舉賢良方正,以秦檜當國,不起。閉門講學,弟子數百人。有《香溪集》。 ► 1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