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舊時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依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 出岫(xiù)雲:從山中出來的雲。岫,山洞,這裏泛指山峯。 出岫 出自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常比喻無意出仕。
- 臥雲人:指隱士。寓意悠閒自在地生活于山林之中,與雲相伴。
- 小山有賦: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淮南小山作《招隱士》,旨在召喚隱居山林的賢士出山。這裏取其反義,表達作者願意留在山林不爲外物所動。
- 大塊:指大自然。 無私:指大自然對萬物一視同仁,無所偏私。 佚(yì):使安逸,使佚老身就是使自己這個老年之身得以安逸。
- 禪版:佛教用具,坐禪時倚身或安手之器 。
- 鬢絲:鬢髮,代指年老。
- 社甕:指社日祭祀用的酒甕。社日,古時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後第五個戊日 。
- 鵝黃:酒的顏色,多指酒的色澤如同鵝雛絨毛般淡黃。
- 剩醉:盡情醉酒。 紫領巾:借指農夫,源自古時農夫多以紫色布巾裹頭。
翻譯
前半生像那隨意飄出山峯的雲朵般四處漂泊,如今歸來甘心做個歸隱山林與雲相伴的閒人。雖然有如同《招隱士》般的召喚聲音,但大自然公平無私,讓我這老身能在山林裏安逸度日。在夢中,彷彿看到坐禪時那千山破曉的壯麗畫面,鬢髮斑白,在風中欣賞着那萬花盛開的春日美景。新年時分,社甕中裝滿了淡黃的美酒,我要盡情地醉倒在田頭,和身着紫巾的農夫們同樂。
賞析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歸隱後的心境與生活願景。開篇「半世輕隨出岫雲,如今歸作臥雲人」,通過對比,將前半生的漂泊不定與當下甘願隱於山林的心境清晰呈現出來,展現出人生轉變之後的恬淡從容。頷聯中以「小山有賦」和「大塊無私」,用典巧妙,詩人無意響應出世之邀,決意享受大自然給予的安逸生活,表達了對自然、對歸隱生活的熱愛。頸聯「禪版夢中千嶂曉,鬢絲風裏萬花春」則極具畫面感,夢中所見之山川破曉與現實鬢髮斑白之人在風中賞春花之景相互映襯,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美好的境界,體現出詩人內心的平和以及對山川自然細緻的感受。尾聯「新年社甕鵝黃滿,剩醉田頭紫領巾」描繪新年時,詩人願與農夫們舉杯共醉,一個「剩醉」盡顯其享受田園生活的愜意歡暢,盡顯對田園生活的陶醉,讓整首詩的歸隱意境更加深厚飽滿,洋溢着對生活質樸純真的喜愛之情 。整首詩意境悠遠,語言凝練,將詩人的情感細膩地融入自然、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