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齋侍郎和放翁與茶山五言寄餘次韻一首
髫齔參諸老,辱置書冊前。
上起馬本紀,下迄李續編。
積勤迫榆景,扶病登木天。
貌醜況古妝,臂短非善緣。
時人訕晚謬,弟子嘲晝眠。
墮甑懶回顧,棄扇羞乞憐。
衆皆驚曲徑,餘惟泥方穿。
平生憂世病,華佗不能痊。
仰即丹鳳鶱,俯視磨蟻旋。
居常哂觸蠻,安肯分濟川。
舐鼎堪骨蛻,載質從心悁。
何當坐一月,大勝讀十年。
惜哉已耄及,晨鏡雪滿顛。
仙家能返童,肘後儻能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髫齔(tiáo chèn):指幼年。
- 榆景:指夕陽,桑榆晚景之意。
- 木天:指高大的木製建築物,這裏比喻高位。
- 哂(shěn):譏笑。
- 鶱(xiān):高飛的樣子。
- 悁(yuān):憂愁。
翻譯
我幼年時就參與在諸多長者之中,承蒙錯愛被安排在書冊之前。上起從司馬遷的本紀開始,下至李延壽的續編。長期勤奮學習,時光緊迫如同迫近桑榆晚景,我即便身患疾病也努力登上高位。我容貌醜陋又着古裝,手臂短小並非有好的機緣。當時的人嘲笑我晚成荒謬,弟子們嘲笑我白天睡覺。瓦甑掉落也懶得回頭看,丟棄扇子也羞於乞求憐憫。衆人都對曲折的道路感到驚訝,只有我堅持像鄭人挖洞那樣執着。我這一生擔憂世間的弊病,華佗也不能將我治癒。擡頭就看到丹鳳高飛,低頭看到螞蟻如磨盤般旋轉。平常譏笑那些像觸蠻兩國那樣爲爭小利而爭鬥的人,怎麼肯爲拯救天下而出力呢。即使舔舐鼎中的食物可能導致骨頭脫落,乘車也會心中憂愁。如果能安心靜坐一個月,勝過讀十年書。可惜我已經年老,早晨照鏡子發現頭髮已經雪白。仙家能夠讓人返老還童,希望肘後方那樣的仙術能夠流傳。
賞析
這首詩是劉克莊對自己人生的一種感慨和思考。詩中先講述了自己早年的學習經歷和追求,儘管面臨各種困難和嘲笑,仍堅持不懈。他對世間的弊病感到憂慮,卻又感到無奈。詩中用了一些典故和對比,如「墮甑懶回顧」「衆皆驚曲徑,餘惟泥方穿」等,表達了他的處世態度和價值觀。同時,也流露出對時光流逝、年華老去的感慨,以及對仙家仙術能返童的一種憧憬。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體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