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筍

· 鄒浩
和氣潛通無間斷,佛光回照有因緣。 恩書不遠歸期近,已覺斑衣色倍鮮。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潛通:暗中相通,這裏指和諧的氣息悄悄地流動。
  • 無間斷:不間斷,沒有絲毫停歇。
  • 佛光:佛教中的神聖之光,象徵智慧和慈悲。
  • 回照:反射或照亮,此處指佛光反射回來。
  • 因緣:佛教中指事物相互關聯、發生的原因和條件。
  • 恩書:此處可能是指佛祖的教誨或善行帶來的恩惠。
  • 歸期:迴歸或預期的日期,可能指修行者的解脫之日。
  • 斑衣:古時老人的衣服上常有黑色和白色的條紋,象徵年老。
  • 色倍鮮:顏色更加鮮豔,形容因內心的喜悅而顯得外貌更年輕。

翻譯

和諧的氣息在無聲中持續不斷,佛光照耀下的世界有着深層次的聯繫。那些來自佛的善行指引,使我的歸期臨近,我已經感覺到,即使穿着斑駁的衣服,內心卻因這份喜悅而顯得格外鮮明。

賞析

這首詩以禪宗的視角,描繪了一幅寧靜而富有哲理的畫面。詩人通過「和氣」、「佛光」等意象,表達了內心的平和與對佛法的虔誠。他感知到佛的恩惠如同光照,不僅照亮了修行的道路,也使他的心境如老者斑衣般,因內在的充實而顯得更加鮮活。整首詩洋溢着一種超脫世俗的淡然與喜悅,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對佛學的領悟。

鄒浩

鄒浩

宋常州晉陵人,字志完,號道鄉居士。神宗元豐五年進士。爲襄州教授,著《論語解義》、《孟子解義》。遷右正言,以諫立劉後,削官羈管新州。徽宗立,復官,累遷兵部侍郎,知江寧府、越州、杭州。復以諫立劉後事貶永州等地。崇寧五年返故里。有《道鄉集》。 ► 9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