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北風吹卻南翁倒:南翁:作者自指,表明自己是南方人。這裏說被北風吹得幾乎傾倒,形容風大。
- 短日荒荒白草枯:短日:冬天日短; 荒荒:黯淡無光貌;白草:一種草,乾枯時呈白色 。
- 顛狂亂葉如飛鳥:顛狂:形容樹葉被風吹得狂亂的樣子 。
- 知是吾歸裏中道:裏中:故鄉 。
翻譯
在相見嶺上相見的人很少,猛烈的北風吹得我這個南方人幾乎要跌倒。短暫的冬日黯淡無光,白草早已枯萎,狂風中亂葉狂飛就像鳥兒四處逃竄 。前面山峯較低的地方出現了一片紫色的景象,我知道那是我歸鄉途中熟悉的地方。到家後父兄們詢問我外面的情況如何,我只說外面見到的人與事都不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歸鄉途中的所見所感。開篇「相見嶺頭相見少,北風吹卻南翁倒」,通過環境描寫,展現出旅途的荒涼與風勢的猛烈,烘托出一種孤寂感。「短日荒荒白草枯,顛狂亂葉如飛鳥」進一步渲染旅途的蕭索,冬日短促,草木凋零,飛舞的亂葉更增添了畫面的動盪與淒涼。
「前峯低處紫海出,知是吾歸裏中道」 則筆鋒一轉,看到那熟悉的「紫海」 ,意識到已接近故鄉,給人一種柳暗花明之感,也流露出詩人歸鄉的喜悅。末句「父兄問訊今何如,只是相公言語好」,以與父兄的對話收筆,看似簡單平淡,卻含蓄地傳達出詩人在外可能經歷諸多波折卻不願讓家人擔心的心境,有一種欲語還休但飽含溫情的韻味,整首詩情景交融,情感真摯,在對旅途風光的描繪中,寄寓了歸鄉途中複雜的情緒 。

舒嶽祥
舒嶽祥,字景薛,一字舜侯,人稱閬風先生,浙江寧海人。
幼年聰慧,七歲能作古文,語出驚人。年二十六歲時,以文章謁見荊溪吳子良,子良稱其異稟靈識,比之漢賈誼、終軍。1256年中進士,授奉化尉。右丞相葉夢鼎曾以文字官薦嶽祥入朝,以母喪離去。喪服滿,適友人陳蒙總餉金陵,聘嶽祥入總幕,與商軍國之政,暇則談文講道,遊覽名勝,不煩以案牘之事。後陳蒙以移用軍餉被去職,舒嶽祥亦離去。軍中將領爭相挽留,嶽祥說:“主我者以罪去,而吾固利獨留邪?”辭不就。
鹹淳九年(1273),友人謝堂欲薦嶽祥入京師訂正《通鑑》各家註釋,事將成,奏入經筵備作講讀之士。後風景尹曾淵子又薦嶽祥爲戶部酒務,此乃晉列朝士階梯之職。賈似道時當國,亦聞嶽祥之才,但以嶽祥尚氣簡直,不肯對人作軟媚之言,不擬即刻任用,欲以盤折抑挫之法馴服嶽祥,然後爲己所用。嶽祥獲悉,毅然離京回鄉。宋亡後,舒嶽祥隱匿鄉里執教,爲赤城書堂長。與奉化戴表元、鄞縣袁桷等交往甚密。晚年潛心於詩文創作,雖戰亂頻繁,顛沛流離,仍奮筆不輟。詩文與王應麟齊名。
► 8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