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傳 · 韋應物
應物,京兆人也。尚俠,初以三衛郎事玄宗。及崩,始悔,折節讀書。爲性高潔,鮮食寡慾,所居必焚香掃地而坐,冥心象外。天寶時,扈從遊幸。永泰中,任洛陽丞,遷京兆府功曹。大曆十四年,自鄠縣令制除櫟陽令,以疾辭歸,寓善福寺精舍。建中二年,由前資除比部員外郎,出爲滁州刺史。居傾之,改江州刺史。追赴闕,改左司郎中。或媢其進,媒孽之。貞元初,又出爲蘇州刺史。大和中,以太僕少卿兼御史中丞,爲諸道鹽鐵轉運、江淮留後。罷居永定,齋心屏除人事。
初,公豪縱不羈,晚歲逢楊開府,贈詩言事曰:"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裏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持樗蒱局,暮竊東鄰姬。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驪山風雪夜,長楊羽豬時。一字都不識,飲酒肆頑癡。武皇昇仙去,憔悴被人欺。讀書事已晚,把筆學題詩。兩府始收跡,南宮謬見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撫惸嫠。忽逢楊開府,論舊涕俱垂。坐客何由識,唯有故人知。"足見古人真率之妙也。
論雲:"詩律自沈、宋之下,日益靡嫚,鎪章刻句,揣合浮切,音韻婉諧,屬對藻密,而閒雅平淡之氣不存矣。獨應物馳驟建安以還,各有風韻,自成一家之體,清深雅麗,雖詩人之盛,亦罕其倫,甚爲時論所右。而風情不能自已,如贈米嘉榮、杜韋娘等作,皆杯酒之間,見少年故態,無足怪矣。”
有集十卷,今傳於世。
拼音
注釋
媢:mào,嫉妒。
樗蒲:chū pú,是繼六博戲之後,出現於漢末盛行於古代的一種棋類遊戲,從外國傳入。博戲中用於擲採的投子最初是用樗木製成,故稱樗蒲。又由於這種木製擲具系五枚一組,所以又叫五木之戲,或簡稱五木。
惸嫠:qióng lí ,無兄弟與無丈夫的人。亦泛指孤苦無依的人。
辛文房
辛文房,元代﹐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詩﹐與王執謙﹑楊載齊名。有《披沙詩集》﹐已佚。泰定元年(公元1324)官居省郎之職。此書成於元成宗大德甲辰(公元1304),共收唐五代詩人傳記二百七十八篇,傳中附及一百二十,合計三百九十八人。 唐代許多詩人在舊史中無傳可稽,辛氏廣採資料,“遊目簡編,宅以史集,或求詳累帙,因備先傳,撰以成篇,斑斑有據,以悉全時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唐才子傳·引》)其中一些史料,例如記載詩人登進士第年等,十分可貴;“傳後附以論,多掎摭詩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藝林”(《四庫全書總目》)。辛氏雖爲衆多的唐代詩人立傳,而其主旨卻似乎在因人而品詩,重點在標其詩格,而不在考敘行跡,所以其中敘述詩人生平部分,雜採文集、筆記、小說等,而又缺乏必要的鑑辨,史實的疏誤甚多。相反,辛氏或摘取作家本人及他人詩文,或採擇前人舊評,或在前人舊評基礎上有所增飾,或自出新意,品評詩歌,則頗具啓發性。所以,“此書的主要價值與其說在提供詩人傳記史料方面,倒不如說是在唐詩的品評方面。”(陶敏、李一飛《隋唐五代文學史料學》)但它畢竟是唯一的一部唐代詩人傳記,故歷來爲研究者所重視。
► 1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