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通賦

· 班固
系高頊之玄冑兮,氏中葉之炳靈。 颻颽風而蟬蛻兮,雄朔野以颺聲。 皇十紀而鴻漸兮,有羽儀於上京。 巨滔天而泯夏兮,考遘愍以行謠。 終保己而貽則兮,里上仁之所廬。 懿前烈之純淑兮,窮與達其必濟。 咨孤蒙之眇眇兮,將圮絕而罔階。 豈余身之足殉兮,違世業之可懷。 靖潛處以永思兮,經日月而彌遠。 匪黨人之敢拾兮,庶斯言之不玷。 魂煢煢與神交兮,精誠發於宵寐。 夢登山而迥眺兮,覿幽人之髣。 攬葛藟而授余兮,眷峻谷曰勿墜。 吻昕寤而仰思兮,心矇矇猶未察。 黃神邈而靡質兮,儀遺讖以臆對。 曰乘高而遌神兮,道遐通而不迷。 葛綿綿於樛木兮,詠南風以爲綏。 蓋惴惴之臨深兮,乃二雅之所祗。 既訊爾以吉象兮,又申之以炯戒。 盍孟晉以迨群兮,辰倏忽其不再。 承靈訓其虛徐兮,竚盤桓而且俟。 惟天地之無窮兮,鮮生民之晦在。 紛屯邅與蹇連兮,何艱多而智寡。 上聖迕而後拔兮,雖群黎之所禦。 昔衛叔之御昆兮,昆爲寇而喪予。 管彎弧欲斃讎兮,讎作后而成己。 變化故而相詭兮,孰云預其終始! 雍造怨而先賞兮,丁繇惠而被戮。 栗取弔于逌吉兮,王膺慶於所慼。 叛迴穴其若茲兮,北叟頗識其倚伏。 單治裏而外凋兮,張脩襮而內逼。 聿中龢爲庶幾兮,顏與冉又不得。 溺招路以從己兮,謂孔氏猶未可。 安慆慆而不萉兮,卒隕身乎世禍。 遊聖門而靡救兮,雖覆醢其何補? 固行行其必凶兮,免盜亂爲賴道。 形氣發於根柢兮,柯葉彙而零茂。 恐魍魎之責景兮,羌未得其云已。 黎淳耀于高辛兮,羋彊大於南汜。 嬴取威於伯儀兮,姜本支乎三趾。 既仁得其信然兮,仰天路而同軌。 東鄰虐而殲仁兮,王合位乎三五。 戎女烈而喪孝兮,伯徂歸於龍虎。 發還師以成命兮,重醉行而自耦。 震鱗漦于夏庭兮,匝三正而滅姬。 巽羽化于宣宮兮,彌五辟而成災。 道脩長而世短兮,敻冥默而不周。 胥仍物而鬼諏兮,乃窮宙而達幽。 嬀巢姜於孺筮兮,旦筭祀于契龜。 宣曹興敗於下夢兮,魯衛名謚於銘謠。 妣聆呱而劾石兮,許相理而鞫條。 道混成而自然兮,術同原而分流。 神先心以定命兮,命隨行以消息。 斡流遷其不濟兮,故遭罹而嬴縮。 三欒同於一體兮,雖移易而不忒。 洞參差其紛錯兮,斯衆兆之所惑。 周賈盪而貢憤兮,齊死生與禍福。 抗爽言以矯情兮,信畏犧而忌鵩。 所貴聖人至論兮,順天性而斷誼。 物有欲而不居兮,亦有惡而不避。 守孔約而不貳兮,乃輶德而無累。 三仁殊於一致兮,夷惠舛而齊聲。 木偃息以蕃魏兮,申重繭以存荊。 紀焚躬以衛上兮,皓頤志而弗傾。 侯草木之區別兮,苟能實其必榮。 要沒世而不朽兮,乃先民之所程。 觀天網之紘覆兮,實棐諶而相訓。 謨先聖之大猷兮,亦鄰德而助信。 虞韶美而儀鳳兮,孔忘味於千載。 素文信而厎麟兮,漢賓祚于異代。 精通靈而感物兮,神動氣而入微。 養流睇而猿號兮,李虎發而石開。 非精誠其焉通兮,苟無實其孰信? 操末技猶必然兮,矧耽躬於道真。 登孔昊而上下兮,緯群龍之所經。 朝貞觀而夕化兮,猶諠己而遺形。 若胤彭而偕老兮,訴來哲而通情。 亂曰: 天造草昧,立性命兮。 復心弘道,惟聖賢兮。 渾元運物,流不處兮。 保身遺名,民之表兮。 舍生取誼,以道用兮。 憂傷夭物,忝莫痛兮。 皓爾太素,曷渝色兮。 尚越其幾,淪神域兮。
拼音

班固在《幽通賦》寫出反省歷史人物的曲折遭際,認識到禍福的無常,看到了憂患的幽微難明。他說:“畔迴穴其若茲兮,北叟頗識其倚伏。單治裏而外凋兮,張修祿而內逼。吹中和爲庶幾兮,顏與冉又不得。溺招路以從己兮,謂孔氏猶未可。安幅幅而不葩兮,卒隕身乎世禍。遊聖門而靡救兮,顧覆醢其何補。固行行其必兇兮,免盜亂爲賴道。”“北叟”事見《淮南子·人間訓》,其人居住塞上,在失馬與得馬之間、兒子折髀等時刻,能夠洞察禍福倚伏的道理。班固藉此申述自己對禍福無常的理性認識,這樣的思想也正是《老子》所強調的。他還引《莊子·達生》篇所記單豹、張毅的各有所持但終究避免不了禍患的事蹟爲例,並論及孔門的幾位弟子雖遊學於聖人之門卻不得善終,由此顯示他對禍患的無所不在的這一可怕狀況的敏銳體察,傳達出自身面對現實時內心深處難以排解的畏戒。從班固對《莊子》的引用及禍福倚伏的觀念看,他的人生態度顯然與道家有內在且直接的聯繫。 《幽通賦》作於班固家鄉安陵,是班固抒發個人思想、情懷的作品。班固很看重這篇性情之作。他將這篇《幽通賦》收入《漢書·敘傳》,成爲班氏家族史的重要內容。 《幽通賦》是班固突遭家庭變故之際,對宇宙、歷史、人生諸問題的思考,可以視爲他青年時代的思想自白書,此賦是其家族盛衰的陳述,更是他發憤著述的誓詞。從這篇作品中可以看出班固早年的思想,以及時代思潮留下的印跡。
班固

班固

東漢扶風安陵人,字孟堅。班彪子。博學能文,續父所著《史記後傳》未竟之業,被誣私修國史,下獄。弟班超上書力辯,乃獲釋。明帝重其學,除蘭臺令史,遷爲郎,典校祕書,奉詔續成其父書。潛心二十餘年,至章帝建初中修成《漢書》,當世重之。遷玄武司馬,撰《白虎通德論》。和帝永元元年,隨竇憲徵匈奴,爲中護軍。憲敗,受牽連,死獄中。善辭賦,有《兩都賦》、《幽通賦》、《典引》等。後人輯有《班蘭臺集》。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