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樑皙次先生傳

先生行梁氏,諱熙,字曰緝,皙次其別號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紈絝之習,讀書好古,視聲利篾如也。於詩嗜陶淵明,少的句雲:明月生東隅,清輝照北牀。長老詫異。十三歲補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三年鄉試,又十年成進士。出知先之咸寧,不以一錢自污。視民如子,治行冠三輔。官咸寧半載,入爲雲南道監察御史。 是時,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臺省官皆矯尾厲角,務毛摯搏擊有名高。先生獨淡泊寧靜,下直輒焚香掃地,宴坐終日,如退院僧。暇及與其友汪婉、劉體仁、董文驥、王世禛輩出遊半臺、草橋諸聖地,或會食浮屠、老子之宮。諸子酒酣耳熱,拜難蜂起,各負氣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發一語。偶出一語,則人人自失,覺我言爲煩。先生孤耽內典,於三藏十二部之書無不研究,而於《楞嚴》尤了悟初因證果大皆。每過期居邸,繩牀藥竈外,惟經綸數卷而已。 先生巡視茶馬於秦,不名一錢。或以爲言,則笑曰:吾籌之熟矣。居官而謀利,爲子孫計耳。子孫不肖而居厚實,三將至,曰盜賊,曰博徒,曰倡優。吾懼夫三 之爲子孫憂也,故不敢也。 在京師,日懷歸田之思,屬長洲文點畫《江村讀書圖》以見志,字輩皆爲。去幾,謝病歸。淄川高侍郎念董詩云:燕臺奚被親相送,一個嵩丘行腳僧。蓋紀實雲。
拼音

王士禛

原名王士禛,賜名士禎,字子眞,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諡文簡。山東新城(今桓臺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順治十五年(西元一六五八年)進士,康熙四十三年(西元一七〇四年)官至刑部尚書,頗有政聲。清初傑出詩人、文學家,繼錢牧齋之後主盟詩壇,與朱竹垞並稱「南朱北王」。詩論創「神韻」説,於後世影響深遠。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轉爲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好爲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於亭雜録》、《香祖筆記》等。 ► 3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