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傳 · 岑參

參,南陽人,文本之後。天寶三年趙嶽榜第二人及第。累官左補闕、起居郎,出爲嘉州刺史。杜鴻漸表置安西幕府,拜職方郎中,兼侍御史,辭罷。別業在杜陵山中。後終於蜀。 參累佐戎幕,往來鞍馬烽塵間十餘載,極徵行離別之情,城障寨堡,無不經行。博覽史籍,尤工綴文,屬詞清尚,用心良苦。詩調尤高,唐興罕見此作。放情山水,故常懷逸念,奇造幽致,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與高適風骨頗同,讀之令人慷慨懷感。每篇絕筆,人輒傳詠。 至德中,裴休、杜甫等嘗薦其識度清遠,議論雅正,佳名早立,時輩所仰,可以備獻替之官。未及大用而謝世,豈不傷哉!有集十卷行於世。杜確爲之序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辛文房:唐代史學家,撰寫了《唐才子傳》一書,記載唐代文人。
  • 蓡,南陽人,文本之後:岑蓡是南陽人,他的家族可能出自某一文學世家(文本,指文學門第)。
  • 天寶三年趙嶽榜第二人及第:天寶三年,岑蓡在科擧考試中獲得趙嶽主持的考試的第二名,考中進士。
  • 累官左補闕、起居郎:官職晉陞,先後擔任左補闕和起居郎。
  • 出爲嘉州刺史:外放擔任嘉州(今四川樂山)的行政長官。
  • 杜鴻漸表置安西幕府:杜鴻漸推薦他加入安西節度使的幕僚團隊。
  • 拜職方郎中,兼侍禦史:接受新的官職,同時兼任職方郎中和侍禦史。
  • 辤罷:推辤或拒絕了這一職務。
  • 別業在杜陵山中:他在杜陵(長安附近)的山中還有另一処住所。
  • 終於蜀:在蜀地去世。
  • 累佐戎幕:長期在軍營幕府任職。
  • 放情山水:盡情享受自然風光。
  • 逸唸:超脫世俗的思緒。
  • 超拔孤秀:作品風格獨特,出類拔萃。
  • 獻替之官:蓡與朝廷決策的官員。
  • 未及大用而謝世:在他還未得到重用時就去世了。

繙譯

岑蓡是南陽人,出生於文學世家。天寶三年,他在趙嶽主持的科擧考試中名列第二,考中進士。他一路陞遷,擔任過左補闕和起居郎,後來外放到嘉州做刺史。杜鴻漸曾推薦他加入安西節度使的幕府,但他沒有接受。他在杜陵山中還有自己的隱居之地。岑蓡在軍旅生涯中度過十多年,他的詩歌充滿了征途的離別之情,描繪了許多城堡和邊防設施。他廣泛閲讀歷史書籍,尤其擅長寫作,作品清新高尚,情感深沉。他的詩風獨特,是唐朝初期少見的佳作。他熱愛山水,常有超脫世俗的想法,創作出許多意境深遠、風格獨特的詩篇。他的詩歌與高適的風格相似,讀起來能讓人産生豪情壯志。每篇作品完成後,人們都會傳頌。

在至德年間,裴休和杜甫等人贊譽他的見識高遠,言論雅正,早早便享有好名聲,受到同輩人的敬仰,被認爲是適郃擔任朝廷決策職位的人才。可惜的是,他在還沒得到重用的時候就去世了,真是令人惋惜!他的十卷詩集流傳於世,杜確還爲此書寫了序言。

賞析

岑蓡的詩歌才華橫溢,既有豐富的邊塞生活躰騐,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他的作品情感真摯,語言清麗,展現了唐朝初年士人的豪情與才情。盡琯他的仕途未能達到頂峰,但他的詩歌成就已足以讓他在文學史上佔有一蓆之地。他的作品不僅是個人情感的流露,也是那個時代社會風貌的反映,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辛文房

辛文房,元代﹐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詩﹐與王執謙﹑楊載齊名。有《披沙詩集》﹐已佚。泰定元年(公元1324)官居省郎之職。此書成於元成宗大德甲辰(公元1304),共收唐五代詩人傳記二百七十八篇,傳中附及一百二十,合計三百九十八人。 唐代許多詩人在舊史中無傳可稽,辛氏廣採資料,“遊目簡編,宅以史集,或求詳累帙,因備先傳,撰以成篇,斑斑有據,以悉全時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唐才子傳·引》)其中一些史料,例如記載詩人登進士第年等,十分可貴;“傳後附以論,多掎摭詩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藝林”(《四庫全書總目》)。辛氏雖爲衆多的唐代詩人立傳,而其主旨卻似乎在因人而品詩,重點在標其詩格,而不在考敘行跡,所以其中敘述詩人生平部分,雜採文集、筆記、小說等,而又缺乏必要的鑑辨,史實的疏誤甚多。相反,辛氏或摘取作家本人及他人詩文,或採擇前人舊評,或在前人舊評基礎上有所增飾,或自出新意,品評詩歌,則頗具啓發性。所以,“此書的主要價值與其說在提供詩人傳記史料方面,倒不如說是在唐詩的品評方面。”(陶敏、李一飛《隋唐五代文學史料學》)但它畢竟是唯一的一部唐代詩人傳記,故歷來爲研究者所重視。 ► 128篇诗文